1932年红四方面军转移,剩下的人重建了红25军,下辖74师、75师,74师师长是徐海东,政委是戴季英,戴季英通过肃反错杀了不少人。75师师长是姚家芳,政委是高敬亭,高敬亭比戴季英更狠,他通过肃反把包括师长姚家芳在内的近千名指战员处死了。后来红25军转移,高敬亭只能奔赴皖西与坚持在此斗争的红82师汇合并出任师政...
就这样,孤军奋战的高敬亭逐渐陷入了一种“孤立无援”的局面,这让他在新四军内部的处境愈发危险。传奇陨落 1939年6月,高敬亭的人生进入了至暗时刻,此时的他,职位已经比粟裕还高了。那天,高敬亭接到军部命令,要求他到合肥青龙场参加一场高级军官会议。而会议开始不久后,高敬亭便因“不服从命令、擅自扩军、破坏...
高敬亭(1907年8月12日-1939年6月),原名高志原,男,汉族,河南省新县人,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中的红军主要领导人 。 曾任红二十八军政治委员,新四军第四支队司令员 。 基来自本信息 中文名称 高敬亭 别名 高志原
1975年,高敬亭的女儿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请求能够调查父亲被杀害的原因以及对父亲作出结论。毛主席看完信后,当即对有关部门下达了指示,要求“重新审查”,并在相关材料上批示道:“请军委讨论一次,我意此案处理不当。”高敬亭究竟是谁,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在毛主席的指示下,相关案件后来是...
此人就是新四军高级将领高敬亭,被周总理称为“大别山游击专家”,抗日战争时期,职务高于粟裕。高敬亭,河南新县人,1928年参加革命,心性坚韧,军事指挥能力极强。红四方面军在反“围剿”失利后,主力部队不得不离开鄂豫皖,可这片地区不能放弃,为坚持战斗,鄂豫皖苏区省委决定就地重建红二十五军。高敬亭担任中共皖西北...
有人认为,高敬亭的处理过于严肃,他曾经与陈毅是一个级别,地位还在粟裕之上,如果能够活到1955年,他至少是大将的军衔,这样的人被杀实在太可惜了。但也有人认为,叶挺是国民所认可的军人,他的位置也是毛主席点头同意的,二人其实对于高敬亭的判决没有异议,只不过毛主席不想杀同志,而叶挺却坚持要杀。那么问题来...
客观来讲,高敬亭的确对革命的贡献很大,但他也确实犯过错误,这特殊的情况让组织内部出现了两种想法。一种是新四军军部认为必须杀之树立典型,另一种则是中央希望采取帮助教育的方式将高敬亭扭转过来,可惜由于距离问题,高敬亭最终被错杀。那么,当初的事情经过究竟是如何呢?高敬亭参加革命的时间很早,不过最初在军中...
从高敬亭交代后事的过程来看,其历历落落,丝毫不乱,大有一副“自问行止无愧天地,褒贬留待春秋”之态。 参加了公审大会的近千名指战员却对枪毙高敬亭的决定不持任何异议,这,就说明了高敬亭是犯了“众怒”的了。 这其中的原因,肯定不单单是高敬亭抗令不肯移师皖东,应该还有别的事。
一段时间以来,关于高敬亭被错杀,坊间流传的说法是:新四军四支队支队长兼政委高敬亭不愿意离开大别山根据地,违抗派部队挺进皖东的命令。新四军军长叶挺去处理此事,决定处决高敬亭。在未得到军部和中央批准的情况下,报告给了蒋介石。老蒋看到电报欣喜过望,高敬亭曾是国民党悬赏十万而不得的红军将领,这一次可以除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