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男,1954年生于南京,“文革”期间曾做过八年工人,1978年考入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中国现代史、民国史、中国左翼文化史、以及当代中国史的研究。
高华:执政者对毛的态度是从现实出发的。1979年后对毛的反思,是为改革开放寻找合法性,因为不反思毛,不否定文革,不否定大跃进,不去为毛时代堆积如山的冤假错案平反,理顺全国人民的人心,改革开放就寸步难行;而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也和过去的错误给国家和民众造成的巨大伤害,当时的领导层对百姓怀有某种程度的歉疚感有...
1966年7月16日,一声惊雷震惊中国和全世界,73岁高龄的毛在武汉横渡长江,突然在人民中现身,在响彻云霄的“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中,毛与人民已水乳交融,毛终于实现了领导这场革命的具体形式。几个月后,他说,通过三件事,吹响了文革的号角:批准广播聂元梓的大字报;8月1日写给红卫兵的一封信;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毛在...
在文革十年,长征叙述完全被纳入到“两条路线斗争”的框架,并演变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成为鼓吹个人崇拜的工具和迫害老革命家的棍子,在文革的高潮中,竟出现了伪造历史的毛和林彪并列在遵义会议的油画。 文革后“拨乱反正”,对长征的叙述发生了重大的影响,1979年12月,斯诺的《西行漫记》在建国后第一次在国内公开出版...
在这年夏天召开的中共十大上,毛的文革理论体系再次被全面肯定。他大力提拔王洪文、张春桥等进入中央核心层。在维护文革理论体系的前题下,毛也安排邓小平等老干部逐渐复出,形成了一种由毛完全主控下新的权力平衡,环顾神州,四海晏清,毛的所有政治对手都已被铲除。然而他并没有稍稍松驰,中共十大后,毛又开始酝酿批林批...
杨尚昆是文革浩劫的最早受害者之一。早在1965年末就被不公正地调离工作岗位,下放地方工作。对这件关系到杨的政治前途和政治命运的大事,在他的日记中记述得也非常简略。 1965年10月29日,杨尚昆在当天日记的抬头上,写下:“永远不能忘记的一天。”日记写道:“上午十时半,周(恩来)、邓(小平)、彭(真)三人约我谈话...
例如:文革时期的“忆苦思甜”,在形式上,还有新发展,例如,从“诉苦”,发展到“吃忆苦饭”;第二,毛时代的所有的群众性的“忆苦思甜”,它的所有前题和结论,都是预先就设定的。这就是1949年前是“苦”的,现在是“甜”的。 90年代后期以来出现的“小人物”的回忆录,情况则完全是不一样的,首先,这些回忆录的...
高华:从毛泽东《七律·有所思》看文革发动 对于毛泽东的这套思路,刘少奇在主观上还是努力紧跟的。虽然刘倾向于常识理性,但他更知必须维护党的团结。1963年后,刘支持和具体贯彻毛有关大搞阶级斗争的指示,毛提出要“洗刷几百万”[11],刘迅即部署在全国开展“四清运动”(刘此举以后又被毛指责为“形左实右”)。
李玉南同徐梦秋离婚,她告诉孩子们“父亲是个坏人,要跟他划清界限”。李玉南从此一直单身,其子徐维陶虽然成绩优秀,但因其父的历史问题“不能升入高中”,“文革”中,全家几次躲进山里,也不知道徐梦秋是何时去世的。李玉南说过一句话:“长征是自由的,从此就不自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