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俨(1616年-1687年),清代画家,字望公,广东新会人,博学多艺,工诗书画,被称为三绝,有名于岭南。 与当时岭南文坛画苑的陈子壮、王邦畿、陈恭尹、张穆等交朋友。明朝亡,不愿“ 颜事贼”,是一个具有民族气节的文人。生平经历 博学,工诗、画、草书。尚藩屡辟不就,人因其姓称高士。明亡与陈子升、...
此外,高俨在生活待遇上与太子毫无二致,某些方面甚至更为优渥。在朝会场合中,群臣行礼时,高俨得享与高湛同坐的殊荣,而高玮则只能在台阶下侍立。在并州巡察期间,高湛由长子高俨陪同前往。启程之初,高俨一路相送,情难自禁,遂决定随父同赴晋阳。待高俨返回邺城后,高湛因思子心切,竟潸然泪下,最终未达目的地...
高俨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皇位之争哪有亲情可言,一旦开始就没有回头路。虽然高俨因为斛律光等人的力保,没有被治罪,但他的那几个属官却倒了大霉,不久即被高玮肢解暴尸,冯子琮也被胡太后活活绞死。高俨此时也意识到不妙,于是入宫求母后保命。虽然高俨杀死了自己的老情人,但毕竟母子连心,胡氏不忍二子相残...
史载其勇武过人,颇有胆识。571年,时年13岁的高俨联合侍中(也是高俨的姨夫)冯子琮发动政变,诛杀权臣合士开,从而得罪兄长高纬,后躲在生母胡太后宫中。572年9月,高纬以狩猎为名诱出琅琊王高俨,后高俨被御前侍卫刘桃枝杀害,用草席裹起来尸体,在宫殿内挖个坑埋了。高俨死时虚岁14。胡太后得知高俨死讯,跑到埋葬...
高俨(558年~571年),字仁威。北齐宗室,官至大司马,封爵琅琊王。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后主高纬同母弟,母为武成胡皇后。 高俨勇武过人,颇有胆气,初封东平王,后担任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将军、御史中丞,迁司徒、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权倾朝野。北齐后主高纬即位后,改封琅琊王。武平二年(571...
高俨 高俨,广东兴宁县人,清朝贡生,康熙五十一年贡,教授门徒,家世诗书。
武平二年(571年),高俨联合侍中冯子琮发动政变,诛杀权臣和士开,从而得罪兄长高纬,被迫躲藏在母后宫中,九月被高纬以狩猎为名诱出,在大明宫为御前侍卫刘桃枝所杀,时年十四岁,追封为楚恭哀帝。留有四个遗腹子,全部幽禁而死,以平阳王高淹之孙高世俊为后嗣。
历史上年纪最小的权臣高俨是被其兄长、北齐皇帝高纬派遣的杀手刘桃枝杀死的。以下是关于高俨之死的详细解答:高俨的权臣之路:高俨是北齐皇帝高纬的同母亲弟弟,他从小就勇武过人,心智早熟。在北齐皇室中,高俨虽然没当太子,但因其父高湛和胡皇后的宠爱,以及他自身的果决性格,掌握了军国大权,成为权臣。
高俨(558年~572年10月29日),字仁威,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北齐宗室大臣,官至大司马,封爵琅琊王。武成帝高湛第三子,后主高纬同母弟,母为武成胡皇后。高俨勇武过人,颇有胆气,初封东平王,后担任开府、侍中、中书监、京畿大都督、领军将军、御史中丞,迁司徒、大将军、录尚书事、大司马,权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