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高二适“临《宋拓祖石绛帖》,专攻瘦劲一派”和题《李贞武碑》“此碑结体瘦劲,久写有益,见清刚之气生于毫端,其高妙大为独步云,能于细致中求莽放尤难。”从中可以看出他“书美以诗美为尚,二者美美与共”的大美情怀。 给宝松、延午诗 高二适 兰亭茧纸入昭陵 高二...
高二适故居位于三条巷中段六合里3号,原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杨幼炯的寓所,江苏省不可移动文物。文物信息 此处原为国民政府立法委员杨幼炯的寓所,旧为二层小楼,题名齐园,现增建为三层。高二适于1948年迁居此处,至1977年逝世,在此居住二十九年。其家属现仍居于此。人物介绍 高二适(1903—1977),原名锡璜,号舒...
高二适(1903-1977),江苏泰州市姜堰区兴泰镇小甸址人,这位在解放前属于江苏东台的杰出人物,拥有着深远的文化底蕴。他原名锡璜,然而更广为人知的是他中年时期的笔名瘖盫,以及晚年的别署舒凫。他的斋号寓意深远,分别是证草圣斋和孤桐堂,这些名字都反映出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作为当代的著名学者、诗人...
高二适(1903-1977),清光绪二十九年(癸卯)1903年2月18日生于江苏东台县小甸址乡(解放前属江苏东台)。父高也东,本乡塾师;母高吴氏。兄弟5人,先生行二,原名锡璜,后取“适吾所适”之意,改名二适,字适父,中年曾署瘖盫,晚年署舒凫。2022年是其诞辰119周年。
高二适《行书七赞焦裕禄轴》137×35cm 南京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高二适馆)藏 释文:我们要学习毛主席著作,要活学活用就必须联系实际,焦裕禄同志把毛主席著作学活了也用活了就是因为他能够联系实际能够过电影。 款署:人民日报七赞焦裕禄 高二适。 钤印:高二适印 适斋 ...
当代名家高二适,草书取法章草,入古出新,古拙苍劲,雄健飘逸 高二适(1903-1977),原名锡璜,号号暗庵、舒凫、磨铁道人,斋号征草圣斋、孤通堂,江苏东台(今姜堰市)兴泰镇人,当代著名的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先生早期楷书学魏晋钟、王技法,临习《明征君碑》《曹娥碑》《兰亭序》《龙藏寺碑》等名...
高二适也真切感觉到这根无形的线,不仅仅是诗意存在,还有表达的快慰,因为他是诗人,诗人自有诗人表达的方式。1962年10月19日(农历九月廿一)夫人朱凤子五十七虚岁生日,高夫子赋诗《凤子生日,余为薄治面肴,并作诗命小女可可讽诵之》:贫家那得废生朝,自小艰危老复遭。莫善盐梅升鼎实,还同衣服罢蚕缫。余...
1965年,就“兰亭序”的真伪,高二适先生本着“论学为重,得失为轻”,与郭沫若先生展开学术争鸣。毛泽东主席致信郭沫若“笔墨官司有比无好”,赞成高二适一文公诸于世,使得“兰亭论辩”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高二适先生不随人俯仰的学术精神和高贵品格,赢得了学术界的广泛赞誉。今年是高二适先生诞辰...
今年是我国现代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高二适先生诞辰120周年。高二适纪念馆新馆在泰州开馆,吴为山雕塑高二适先生青铜立像同时揭幕。泰州于2001年建成高二适纪念馆,馆内藏有高二适先生墨迹、图书等文献资料600余件。新馆将为观众更全面地呈现高二适及其对20世纪中国书坛起到的推动作用。高二适雕像,吴为山塑。高二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