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下之相盈也”这句话出自《老子-二章》,原文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里的“高下之相盈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字面意思:“高”与“下”是相互补充、相互映衬的。在一个相对的空间或情境中,“高”的存在必然伴随着“下”的存在,反之亦然。它们共...
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经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出自《道德经》第二章。 这一句通常的解释是对立统一。如果单看这一句,可以解释得通,并且对立统一也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在《道德经》中多处有所提及。但此处解释为对立统一,与本章的主旨“不言之教”逻辑上...
高下相盈。 盈是呈的意思,高和下相互呈现。凡是与高组成的词,都是褒义词,崇高、高兴等等。凡是与下组成的词,都是贬义词,卑下、下流等等。但问题在于,任何一个高的对象,都必须建立在低的对象的基础之上,高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就某个对象而言,高是对象的上端,低是对象的下端,没有下端也就没有上端。其实,若立...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高下之相盈也”。高和低,也是相对而言出现的。你以为的高,和其他一比,又是下了。高下是相对出现的,只是相对比较后才出现的。只要,条件一变,参照物一变,整个名称就变了,没有永恒的。“音声之相和...
试题来源: 解析 盈,倾,依存 该句出自《老子》第二章,“高下相倾,音声相和”。“盈”是通假字,本字为“倾”,意为存在相互依存关系。“音声相和”则体现对立统一思想。汉代避汉景帝刘启讳,部分传世本改“倾”写作“盈”,后世版本传承形成通假。反馈 收藏 ...
《道德经》说:长短相形,高下相盈。意思是一切都是辩证的、相对的。有短的概念,才会有长。一个地方被定位为低,才会有与之对应的高。 南北也是如此。我们自以为是北方人,把长江以南的看做南方。但在广东人眼...
4.语句翻译(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译文:有和无是互相生成的,难和易是互相促成的,长和短是互相比较的,高和下是互相补足的,乐器的音响和人的声音是互相应和的前和后是互相跟随的。(2)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译文:因此有车子,器皿,房屋等是一种便利,但恰恰是"无...
不是这样子的,其实高下相倾和高下相盈都是对的,两者的不同是因为版本的不同,高下相倾是因为在汉朝的汉惠帝名为刘盈,为了避国讳中,所以把盈改做倾,就如同秦始皇的父亲名子楚,于是把楚地改为“荆”;汉宣帝名刘询,故荀子在汉代成为“孙卿”。只能说高下相倾这个版本是汉代人刻的。这和谁说的谁的书中出现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句话告诉我们,天下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意味着丑的存在;都知道以善为善,这就意味着恶的存在。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
《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D符合题意。 故选:D。本题考查老子。题干关键信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老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做出正确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