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鬃参 【出处】始载于《丽江中草药》。 【拼音名】Mǎ Zōnɡ Shēn 【英文名】Argent Bluebellflower 【别名】补草根、小白锦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桔梗科植物总花蓝钟花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 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来源】桔梗科马鬃参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以根、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甘、苦,温。更多:https://www.bmcx.com/ 【功能主治】健脾除湿,通经活络。主治小儿乳毒(吃宿奶)腹泻,风湿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配方用,2~3钱。
关于马鬃人参这个名字的由来,西藏有一个美丽的故事,很久以前,在雪山脚下有一座寺庙,寺庙里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活佛,他不仅心地善良,而且精通医学,他经常给当地牧民治病,一年冬天,气温骤降,高原上刮起了大风,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很多人患...
药材名称 马鬃参 汉语拼音 ma zong shen 文件原文 《中华本草》 英文名 Argent Bluebellflower 原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Cyananthus argenteus C. Marquand 药材别名 补草根;小白锦 药材基原 为桔梗科植物总花蓝钟花的根或全草。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夏季采收,洗净,晒干。 性味归经 味甘;苦;性温...
马鬃参,又名补草根、小白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源自桔梗科马鬃参属植物。这种中药材主要分布在云南地区,以其根部和全草入药。 马鬃参的味道甘、苦,性质温和。在中医理论中,它具有健脾除湿、通经活络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小儿乳毒、腹泻、风湿痛和跌打损伤等疾病。
马鬃参 马鬃参健脾除湿,通经活络,主治小儿乳毒(吃宿奶)腹泻,风湿痛,跌打损伤。 【别名】补草根、小白棉 【来源】桔梗科马鬃参Cyananthus argenteus Marq.,以根、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云南。 【性味】甘、苦,温。 【功能主治】健脾除湿,通经活络。主治小儿乳毒(吃宿奶)腹泻,风湿痛,跌打损伤。
马鬃参的功能|性味|主治: 【性味】味甘;苦;性温。 【功能主治】健脾附温;舒筋活络。主脾虚乏力;小儿泄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内服:煎汤,6~9g. 【各家论述】《丽江中草药》:有健脾除湿的功能。用于小儿腹泻,风湿痛,跌打损伤。
马鬃参的功效与作用是通经活络以及健脾除湿。马鬃参属于是一种中药物是桔梗科植物种花兰中花的全草或者是根部入药,性味味甘,微苦,归经是肝经以及脾经,在夏季的时候可以采收,一般需要通过煎汤内服的方法用药,不会对身体产生一些毒性,但是具体的用法用量也需要遵医嘱。
1.一种马鬃参健脾益胃酸菜汤料,其特征在于:它是由酸菜、主料、骨汤组成,按重量份数计,酸菜25-40份、主料15-20份、骨汤80-100份;主料中,按重量份数计,马鬃参20-40份、七星草10-15份、山莴笋10-15份、水鳖蕨5-10份、八月札5-10份、代代花5-1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马鬃参健脾益胃酸菜汤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