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疫病病原菌为致病疫霉,属于鞭毛菌亚门真菌;晚疫病病斑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斑初为水浸状淡绿色,逐渐变为褐色。当湿度大时,叶背的病斑边缘会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晚疫病一般是在马铃薯生长中后期发生,对马铃薯生产具有极大破坏性,必须及早预防。早期预防...
1、控制徒长 当马铃薯在现蕾期出现徒长现象时,可以用烯效唑或者是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 2、病虫害管理 (1)监测马铃薯晚疫病预警系统,确定疾病最佳防治时期。 (2)在马铃薯中心病株发病初期,用丙森锌或氟啶胺或氰霜唑或枯草芽孢杆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处理。 (3)晚疫病流行期后,选...
马铃薯封垄后,进入稳定生长阶段后,我们可以用百菌清75%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施,每隔10天喷施一次,这样可以提前防治早疫病;当植株发病后,我们要及时喷施杀菌剂,可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苯泌甲环唑、吡唑醚菊酯500倍液...
1、建设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站,可实时提供晚疫病发生预警信息和最佳药剂防治时间。 2、用0.3%的68%精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防效79~83%,且增产效果明显。 3、在发病初期喷洒25%嘧菌酯悬浮剂10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
北方马铃薯种植区,开花前后常逢阴雨季节,若品种感染,温暖高湿,出现中心病株出现10~14天后,病害可全田蔓延流行。四、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措施 1、应用抗病品种 各地应根据当地特征选择适合种植的抗病丰产良种。2、选择无病的种薯 建立无病留种田,选择无病种薯,实现秋收入室,冬贮查窖,春季出窖,播前切块,春...
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方案 为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精心研制了三种农药:霜霉疫净、露洁和霜克。这些农药可交替喷施,不仅有助于减轻抗药性,还能显著降低晚疫病对马铃薯的危害。同时,选择健康种薯、低洼地块开沟排水以及结合中耕培土等措施,也是防治晚疫病的重要手段,能有效地阻止病原渗入块茎,确...
马铃薯晚疫病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可能频繁发生,因此需要定期喷洒药剂进行防治。建议通过“掌上植保”APP或小程序的“病虫预报”模块,密切关注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发出的预警信息和防控建议。同时,结合田间实际病害情况和天气预报,科学地选择和使用药剂进行防治。当预警系统预测到第三代或新一次侵染时,感病品种的...
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密切关注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信息,加强田间巡查。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和天气预报,科学地制定用药防治方案。在马铃薯现蕾期前后(即封垄时),可选用代森锰锌、代森联、丙森锌、福美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预防。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应立即拔除并进行全面防治,可选用的药剂包括烯酰吗啉...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菌引起,导致马铃薯茎叶死亡和块茎腐烂的一种毁灭性卵菌病害,属于低等真菌。晚疫病病菌喜冷凉高湿条件,最适发病温度为白天22℃,夜间10-13℃,相对湿度95%以上。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田间积水、种植过密、管理粗放或施用氮肥过多,植株生长势弱,均易发病。马铃薯炭疽病的症状 1、发病...
一、马铃薯晚疫病的产生与扩散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这种病害主要由致病疫霉菌引起,这种霉菌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病害初次侵染的主要来源。此外,气候条件如湿度、温度等也会影响晚疫病的发生。当湿度达到一定程度时,病菌会迅速繁殖,从而引发晚疫病。而温度方面,若日间温暖、夜间凉爽,这种环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