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赫带是美学的一种现象,最早由西方美学家马赫发现,因此命名为马赫带。专业摄影培训学院要了解马赫带,先看一幅摄影作品,布列松的《马赛普拉杜大街1944》(见图4-1-1)。 图4-1-1《马赛普拉杜大街1944》布列松摄 作品画面中部有一个人,身穿黑衣服,其身后的背景则是浅色,如果再仔细看,你就会发现在黑衣服和浅背景...
【名词解释】马赫带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是1868年(一说是1865年)奥地利物理学家 E. 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掌握某些列举的事实”的能力。[解题思路]从本句中列举...
马赫带是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发现的一种明度对比的视觉效应。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我们可以用侧抑制来解释马赫带的产生。侧抑制是指相邻的感受器之间能够互相抑制的现象。由于相邻细胞间存在侧抑制的现象,来自暗明交界处亮区一侧的抑制...
正确答案:(1) 马赫带现象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的现象。从刺激的能量分布来看,亮区的明亮部分和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的强度上和该区的其他部分相同,而人们看到的明暗部分在边界处却出现了起伏现象。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不均产生...
马赫带效应(Mach band effect)指的是一种主观的边缘对比效应。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马赫带效应的出现是人类的视觉系统造成的。生理学对马赫带效应的解释是:人类的视觉系统有增强边缘对比度的机制。 图1. 马赫带效应:我们会觉得边界处轮廓特别明显。
马赫带效应 Mach band effect 所谓马赫带效应(Mach band effect)是指1868年奥地利物理学家E.马赫发现的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显。 生理学对马赫带效应的解释是:人类的视觉系统有增强边缘对比度的机制。 两条线融合成X后...
马赫带是指人们在明暗变化的边界上,常常在亮区看到一条更亮的光带,而在暗区看到一条更暗的线条。从刺激物的能量分布来说,亮区的明亮部分与暗区的黑暗部分,在刺激的强度上和该区的其他部分相同,而我们看到的明暗分布在边界处却出现了起伏现象。可见,马赫带不是由于刺激能量的实际分布,而是由于神经网络对视觉信息进...
马赫带 mǎ hè dài 词语mǎ hè dài 注音ㄇㄚˇㄏㄜˋㄉㄞˋ 基本解释 指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并列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的现象。这个现象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发现,故名。 马赫带是什么意思? 怎么读?爱站小工具为您提供马赫带拼音,马赫带的拼音,马赫带近义词,马赫带反义词在线查询,包含马赫带用法和解释。
词语名称:马赫带 词语读音:马(mǎ)赫(hè)带(dài) 词典解释: 指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并列时,边界处亮度对比加强的现象。这个现象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发现,故名。 相关词语: 马鬣封马缨树马缨丹马兰头马鹿易形马拐枪马屁精马屁勃马角乌头马角牛马肝石马足龙沙马步箭马杌子马列主义马甲袋马札子马公马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