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2864:马良白眉 马良兄弟五人都很有才学,尤以眉中有白毛的马良称首。 马良白眉:称誉兄弟之中最佳者,或泛指才能出众的人等。亦称“白眉、眉最白”。或以“马良眉”借指白色。出自《三国志·蜀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
马良,字季常,出生于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是马谡的兄长,也是中国东汉末及蜀汉时期的一位杰出官员。马家五兄弟个个才华横溢,乡里流传着“马家五常,白眉最良”的谚语,因为马良眉中有白毛,所以人们称他为“白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进入蜀地,诸葛亮...
马良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马谡之兄,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召马良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关系友善,曾奉命...
马良被称为“白眉”的原因在于他的外貌特征——眉毛中有白毛。这一特征在当时的襄阳宜城地区颇为显著,使得他获得了“白眉马良”的称号。以下是对此称呼由来的详细解释: 一、马良的家族背景与个人才能 马良出身于襄阳宜城郡的马氏家族,该家族在当时是著名的望族。 马良在兄弟五人中排行第四,但他的才能最为卓异,远超...
【成语】:马良白眉 【拼音】: 【简拼】: 【解释】: 《三国志.马良传》:“马良,字季常,襄阳 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后因以“马良白眉”为典,喻弟兄或侪辈中之杰出者。唐李瀚《蒙求》:“马良白眉,阮籍青眼。” ...
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人,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杰出官员,也是马谡的兄长。马良兄弟五人皆有才华,而马良以其卓越的才能脱颖而出,因眉毛中有白毛,故被称为“白眉马良”。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美誉。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担任荆州牧,征辟马良为州从事。马良与诸葛亮...
傅肜战死 刘备逃脱时走陆路程畿走水路 水路一会就被吴军追上 程畿被杀 傅肜为了掩护刘备而死 吴军让傅肜投降 傅肜怒斥“吴狗 何有汉将军降者!?” 后来打听才知道马良在五谿战死 马良去世时年仅三十六岁 刘备悲痛不已 认命马良的儿子马秉为骑都尉 在马良家乡有谚语“马氏五常 白眉最良”#全民AI创作节# ...
刘备见马良出使五溪,不辱使命,对他也更为看重。 但是,刘备这次东征被东吴儒将陆逊用火攻击败,陆逊用计,火烧刘备七百里连营。刘备兵败,逃回白帝城,马良也不幸死于乱军之中。 后来,“马良白眉”这一典故,用来称誉兄弟中的最出众者,也用于泛指才能出众的人。©...
三国时期,荆州地区广为流传一句话:“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这句话形容的是马氏五兄弟之中最为贤明的当属马良。其实他们兄弟之中,只有两位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一位是马良,字季长,一位是马谡,字幼长。马谡主要跟随于诸葛亮左右,深得器重,而马良则是主要跟随于刘备左右,为刘备出谋划策。那么刘备兵败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