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祖道一的禅学体系以其独特的佛性思想为基石,即"即心是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这种理论强调了心性的直接体悟。他的禅学理论命题包括"触境皆如",教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认识到佛法无处不在,以及"随处任真",倡导在任何环境中保持真实自性。在修行实践上,马祖强调"道不用修,任心为修"...
马祖示众云:“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佛。达磨大师从南天竺国来至中华,传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开悟,又引《楞伽经》以印众生心地。恐汝颠倒,不信此一心之法各各有之,故《楞伽经》以佛语心为宗,无门为法门。夫求(佛)法者,应无所求,心外无别佛,佛外无别心。”(《马祖道一广录》) 这里,马祖...
马祖的悟道 在怀让禅师的指导下,马祖道一逐渐领悟到‘即心即佛’的道理,即每个人的自心就是佛,离开自心就没有别的佛。这一领悟使马祖道一成为禅宗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思想对后世禅宗产生了深远影响。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理论是禅宗思想的重要发展。他认为,每个人的自心就是佛,离开自心就没有别的佛。
马祖道一指出,佛不在外求,而在自心。他通过‘即心即佛’的理论,引导弟子们从内心寻找佛性,而不是依赖外在的修行形式。这一思想对后世禅宗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禅宗修行的核心理念。非心非佛的辩证 马祖道一在‘即心即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非心非佛’的观点。他认为,佛性不是具体的实物,而是超越...
论文提要:六祖惠能的禅学思想奠定了南宗禅的理论与禅行之原则,而将这种原则贯彻到宗教实践中去,并在实际的禅行生活中将禅宗进一步发展并使之繁盛的是南岳怀让与青原行思这两大禅脉,其中的南岳怀让主要因马祖而知名并得以蔚为一大禅系的。马祖不仅继承并发展了六祖惠能的禅学思想,而且在接机方面有进一步的展开,其禅...
【关键词】马祖、道一、禅宗、即心是佛、洪州宗 在中国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佛教是重要组成部分,曾深刻地影响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的各个领域。中国佛教来自印度,在经过漫长的流传和民族化发展过程,逐渐实现与中国旧有文化思想和宗教习俗密切结合,演变为中国民族的宗教之一。其重要标志就是隋唐时期相继成立的带有鲜明...
系列31、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早了整整一千年的思想和精神,在中国历史上不但思想层面上不乏发展现代企业家精神的因子,在宗教层面上也是如此。佛教自从汉代传入中国以后,到了唐代已经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宗教,尤其是禅宗的传入。到六祖慧能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以后,佛教规模日趋宏大,是从知识分子到下层老百姓所共同...
一《马祖道一》) 通过对禅宗史上有关“即心即佛”的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思想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 l见性成佛,禅门要旨 《涅槊经》等大乘佛教经典标举“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即心即佛”的内涵之一,是基于众生平等的立场,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即”此众生之“心”便是佛性。从觉悟性上来说,...
马祖道一上承六砠革新的成果,下启后期禅宗临济、沩诸仰派的先河,是中期禅宗主要宗派洪州宗的祖师,他的禅家思想形成独立的体系,尤其是实践个性鲜明而内涵深长。他的佛性思想体系是:“郎心即佛——非心非佛——平常心是道。”他主张“道不用修”,或谓“任心为修”,以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随时随地的接机取代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