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叶干运与广东潮安县领导讨论麻风防治措施▲1981年,全国第二次麻风防治工作会议期间,马海德访问广东金菊残老院▲1986年,在陕西汉中疗养院与麻风康复者热情拥抱荣誉成就1988年,鉴于马海德对中国麻风防治事业的杰出贡献,荣获印度甘地国际麻风奖。
1988年10月3日9时25分,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伟大的医学家马海德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终年78岁。今天是马海德大夫逝世36周年纪念日,但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人的心里,马海德大夫从未走远,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马海德铜像...
彼时,为马海德一家精心挑选了一座设施完备的日式小楼作为居所,然而马海德却婉拒了这份厚意。在他看来,身为一位心系中华的外籍人士,自己早已融入这片土地,理应遵循中国人的居住习惯。于是,他毅然决定搬迁至后海之畔,一处简约而充满传统韵味的四合小院,以此彰显他内心对中国文化的深深认同与尊重。1950年,经由...
从1933年来到中国,到1988年在北京去世,马海德在中国一共生活了五十五年的时间,期间还在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马海德是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友人,还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为他颁发了第一张外籍人士的公民证。在马海德的身上,拥有许多崇高的荣誉,例如:“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奋战在革命一线的医学专家”、...
在延安,马海德除了担任卫生部顾问这一重要职务外,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保证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健康。马海德尽心尽力地完成这一任务,也由此与许多中共高级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颖超是马海德在延安的第一个病人。她在长征中得了肺结核,无药治疗。马海德告诉她一个“土方”,把自己窑洞的门板卸下来,躺在上面...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阿拉伯人。1910 年 9 月 26 日,马海德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的一个炼钢工人家庭。1933年,23岁的马海德从日内瓦医科大学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0月,为了研究当时流行的“东方热带病”,马海德来到了中国上海。马海德先在上海广慈医院和雷士德医院工作,后来,他又在上海开设...
后来,马海德亲自筹建的麻风病研究中心,也受到了无端指责,麻风病防治队被解散了,他也被调到北京阜外医院,成为了一名看皮肤病门诊的普通医生,无法再为中国的麻风病人治疗了。对此,马海德感到十分痛苦。那种委屈,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马海德受到委屈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来看他。看到马海德难过的样子,那个朋友就...
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祖籍黎巴嫩,1910年9月26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市的一个炼钢工人家庭。贫穷的家境铸就了马海德倔强不屈的性格,1933年,他在日内瓦大学获得医科博士学位。对中国的好奇以及强烈的治病救人理想促使马海德下决心到中国去行医。1933年11月,马海德漂洋过海,来到中国这块陌生的土地上。他在...
新中国成立后,马海德加入了中国国籍,成为第一位加入中国国籍的外国人。他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顾问。新中国的卫生事业百废待兴,马海德专门选择“中国最需要的、最麻烦的、最脏的、医生最不愿意去看的”性病和麻风病作为自己主要攻克的领域。 为了消灭性病,他带领医疗队奔波各地,用了近10年时间,做了大量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