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撒切尔夫人,则因为打赢马岛战争而迎来政治生涯的大转折,在国内的支持率爆棚,此后连选连任,直到1990年才卸任。 撒切尔夫人视察马岛 马岛海战不仅挽救了撒切尔夫人的政治生涯,而且也像一剂“强心针”,有助于提振士气民心、重新确立大国地位,在此后一段时间里,英国似乎又重新找回昔日“日不落帝国”的荣耀感。不过,随着...
1982年9月,携带着马岛战争胜利的余威,撒切尔夫人访问了中国,目的是就香港问题进行谈判。英国期望通过展示其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能够在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从而对中国政府形成一定的心理和政治压力。撒切尔夫人试图利用马岛战争的胜利作为一个筹码,以期达到更有利于英国的香港前途安排。撒切尔夫人在谈判中很快发现,...
阿根廷的高层觉得马岛没多少资源,这岛本来就归阿根廷,得把它夺回来,还得派重兵守着。靠着本土作战的优势,把马岛变成一座特别牢固、谁也打不进来的堡垒。他们觉得英国离得那么远,隔着个大西洋,没法一直打下去。4月2日阿根廷夺回马岛之后,征了13000人的兵呢。这13000人里啊,有2000人在西岛,2000人驻到达尔文...
最直接的原因是在马岛南部海域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这些能源的发现,或许能给周边居民带来富裕的生活,但是这一次它带来的却是硝烟弥漫的战火。持续了一百多年的主权争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战争。1982年2月26日,谈判重新开始,但阿根廷人显然对谈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们以谈判为幌子,阿...
1982年,英国这个以前的超级大国,跟远在地球另一边的阿根廷,在马岛这个偏僻地方突然打了起来。这场马岛之战,或者你也可以叫它福克兰之战,不光是两个国家动动手那么简单,它还是国际大舞台上的一次重要对决,波及范围可广了,全世界都受到了影响。战斗的风波平息后,英国虽然赢了,但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战争一...
马岛海战:阿根廷自信叫板,英国打肿脸充胖子,为何赢得像输了?1982年爆发的英阿马岛海战,是二战后一场非常典型的现代海战。对阵双方英国和阿根廷,都拥有完整建制的现代海军和导弹这种现代化打击武器,但遗憾的是,马岛海战虽然表面上是英国赢了,但实际上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阿根廷在这场战争后从此一蹶不振,...
1982年4月2日至6月14日,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的领土主权,爆发了二战结束以来南大西洋地区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海战,这就是英阿马岛海战。英国和阿根廷的潜艇均参加了这场海战,并在战争中都有上佳表现,特别是英国核潜艇首次展示了其...
一提起马岛战争,人们只会想到英军的神勇及阿军的无能,其实无能的只是阿根廷陆海军,而阿根廷空军虽然装备简陋,但官兵经常参加美军演习,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忠于国家,视死如归,他们驾驶过时的老旧飞机近乎自杀的低空袭击英国军舰,其勇敢和无畏理应得到世人的尊敬。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1982 年2月26日英阿在纽约就马岛问题的谈...
1982年6月20日,马岛战争结束,英军在战争里共阵亡255人,受伤750人,被俘106人;而阿军死亡650人,受伤1068人,被俘11300人,数字是英军的12倍。 马岛战争最终以英国的胜利而终结,在阿根廷,加尔铁里政府在战后立刻倒台,加尔铁里本人被逮捕入狱,罪名是“在战争里指挥不力”。 而英国在马岛战争里短暂获得了“大英帝国”时代...
1982年爆发的英阿马岛海战,是二战后一场非常典型的现代海战。对阵双方英国和阿根廷,都拥有完整建制的现代海军和导弹这种现代化打击武器,但遗憾的是,马岛海战虽然表面上是英国赢了,但实际上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阿根廷在这场战争后从此一蹶不振,而英国则彻底退出一流西方列强的行列。 那么这场决定两个国家命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