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窑彩陶纹饰最常见的是水浪纹、卷草纹、蝌蚪纹和蛙形纹,其他还有圆点、凹弧形三角纹等。马家窑型彩陶代表性作品如甘肃永靖出土的旋涡纹鼓腹双耳罐、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还有青海乐都柳湾出土的裸体浮雕彩陶壶等。历史介绍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
马家窑文化 彩陶..马家窑文化的突出特点是彩陶特别发达,而且可以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三个类型,分别代表三个发展时期。马家窑类型彩陶造型有壶、罐、瓶、钵、盆等,多为细泥橙黄色陶,器表打磨光滑,多以黑彩描绘条带纹、圆点纹、
马厂类型保持半山彩陶制作特色,并有新的发展。几何纹样常见有回纹和折线纹,一般认为由人形纹或山形纹发展而来,豪放粗犷,具有简练刚劲的艺术风格美。 双耳网状纹彩陶罐/甘肃省博物馆藏 涡纹彩陶瓮/甘肃省博物馆藏 总结 马家窑彩陶文化将史前文化的发展推向了又一高度,它创造了许多...
新石器时期 马家窑文化彩陶壶九(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新石器时期 马家窑文化彩陶壶九(口部)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新石器 马家窑文化双耳小陶壶(整体)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新石器 马家窑文化双耳小陶壶(正面) 美国哈佛艺术博物馆藏 新石器 马家窑文化单耳小陶壶(整体) ...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为民办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位于临洮县洮阳镇南关。甘肃马家窑彩陶博物馆是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的内部学术研究资料馆,也是对外展示马家窑文化的展览馆。是经甘肃省文物局批准成立的甘肃首家民间马家窑文化彩陶博物馆。博物馆馆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展厅面积400平方米,馆藏...
马家窑文化时间跨度1000多年,可分为石岭下、马家窑、小坪子、半山、马厂5种类型,即5个时期,以马家窑、半山和马厂3期为主。马家窑期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300至前2900年,陶器为手制,采用泥条盘筑法,以彩陶最具代表性。彩陶的底色呈橙黄色,少数呈橘红色,大多用单一的黑彩描绘,笔道比较粗,但柔和匀称,以长短线...
黄河上游,高原广袤,雄浑土地下,一片片彩陶长眠于此,记载着五千年前的先民生活。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时间坐标定位到100年前。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来到洮河岸边,在洮阳镇马家窑村,他被新发现的一处彩陶遗址深深吸引,揭开了后世探索马家窑文化的序幕。马家窑村。宋朝军摄 1944年,中国学者夏鼐在洮河之畔进行田野...
通过多年发展,原本沉寂于地下或在博物馆展出的马家窑彩陶如今焕发了新活力。制陶匠人潜心钻研,“解码”并传承远祖技艺,让史前文明印记融入当代生活,纯手工制作的彩陶逐渐走向市场,让马家窑彩陶文化得到传承与发扬。64岁的阎建林是临洮县洮阳镇河口村居民,当地热爱陶器的人都知道阎建林。他不仅是甘肃省级陶器制作技艺...
在甘肃、青海一带,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璀璨光芒曾静静地绽放。如今,马家窑彩陶作为历史的活化石,不仅继续闪耀着远古文明的光辉,更在中意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中,成为了两国友谊的生动注脚。近日,意大利归还我国的56件珍贵的文物艺术品中马家窑彩陶文物,便是这一文化传承与交流的生动例证。马家窑文化是中国黄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