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大猷(1689-1768),字良奇,号启兆。他是四堡马屋的名儒、出色的教育者和著述者,著有《备旨善本辑要》《备旨善本辑要》。马大猷(1689-1768),字良奇,号启兆。他是四堡马屋的名儒、杰出的教育者和著述者。其“夙通经史,经贤传诸子百家靡不博洽无遗,而制艺其余绪也。”但是,他的科举之路并不...
回国后,马大猷有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把中国的现代声学事业建立起来。1956年,全国制定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马大猷建议:中国应当开展声学研究。后来关于声学部分的发展规划意见正是由他起草的。同年,马大猷在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内组建声学研究室并担任室主任,这是中国第一个正式设立的声学研究室。为开展...
2005 - 马大猷 - 《科技术语研究》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荒唐的"500多""1000不到"…… 2005 - 马大猷 - 《中国科技术语》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用科学方法领导科学工作 2005 - 马大猷 - 《科教文汇》 - 被引量: 0 收藏相关文章 用科学方法领导科学工作 2005 - 马大猷 - 《科教文...
骏马谋大略 长啸声自远——记声学宗师马大猷 【编者按】马大猷,1915年生于北京,原籍广东。1932年毕业于北京师大附中,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声学家,我国声学事业的开创者。人民大会堂声学设计者。 马大猷,1915年3月1日生于北京。祖籍广东潮阳县上寨村,村里人都姓马。父亲马有略,曾考上清末的举人,给自己的...
马大猷,我国著名物理学家、无线电学家和教育家、我国现代声学事业的开拓者和重要奠基人。他建立了我国第一批建筑声学研究队伍;他组织语言声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汉语语音的基本参数;他围绕国家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开展一系列研究工作,奠定了中国次声学研究基础;他提出微穿孔吸声理论,在国际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人民大会堂的这两套声源系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一直沿用至今。其设计者,就是我国著名的声学家、教育家马大猷院士。马大猷 被两所高校录取的贫寒学子 1915年3月,马大猷出生于北京。父亲马有略是清末举人,曾获得日本明治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后来在北洋政府的农商部担任“办事”。由于民国时期战乱频繁,北洋政府更...
马大猷(1915.3.1-2012.7.17),这位在中国乃至世界声学界享有盛誉的物理学家、无线电学家和教育家,以其卓越的贡献和深厚的学术造诣,成为了中国现代声学的奠基人。马大猷的学术生涯始于对简正波理论的深入研究。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留学期间,他便对英国著名声学家瑞利爵士的《声的理论》中的简正波公式产生了...
马大猷(1915-2012),国际著名声学家、中国著名物理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声学的重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享誉世界的声学泰斗。 北京大学物理系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哲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声学学报(中、英文)主编。1955年当选中国...
马大猷是声学家,被誉为“中国现代声学的奠基人”。声学研究离不开实验,马大猷也重视试验。上世纪50年代,马大猷创立的中科院声学所声学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专业声学实验室。声学实验室里最有特色的实验设施之一是消声室。1956年,马大猷设计建设全消声室时,“消声室”三个字在全世界都算得上新名词。消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