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醒后的马周与太宗侃侃而谈,从古至今的为政得失,到如今的政治局势,剖析得淋漓尽致,讲述得明明白白。唐太宗深感此人非同一般,直叹相见恨晚。唐太宗随即任命马周去掌管机要的门下省任职。没过一年,又让马周当上了监察御史,对他十分器重。为了表彰发现并推荐了马周的常何,唐太宗也赐给他三百匹锦帛,以示嘉奖。
之后的近20年间,他屡上奏疏,直陈得失,也因此被唐太宗重用,加官进爵、名显天下。而在马周的一系列上疏中,毛主席尤其看重他在贞观十一年时的《陈时政疏》。《陈时政疏》中,马周本着务实的态度提出:要节俭于身、恩加于人;要重视人民,与民休息;对于分封诸王,也要谨慎处之,未雨绸缪;同时也更要谨慎 用人。
来到长安后,马周借住在中郎将常何家中。公元631年,唐太宗下令百官谈论朝政得失。常何是武将,没有多少学问,于是让马周为他代书交差。不料,李世民看到后,发现其中列举的20多条意见和建议,都切中时弊。李世民知道常何是大老粗,于是问何人所写,常何说是门客马周所写,此人是个忠厚孝义之人。宗大喜,下令立即召...
马周于是辞去了助教,几经辗转,到了长安(今陕西西安),做了中郎将常何的门客。唐太宗贞观五年(629年),因关中遭遇大旱,唐太宗于是下诏,要求百官上书对朝政提出建议。常何是武将,不擅长写文。马周于是为他撰写了一篇奏疏,针对当时的政治得失,向朝廷提出了二十多条建议。唐太宗看后十分吃惊,认为常何不可能写出这样的...
导语:提到李世民的宰相,你第一个想到的是谁?有人说长孙无忌,也有人说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李世民还有一个低调宰相马周,他可一点都不比房谋杜断差,而且在毛主席看来,他的才华可深了:“傅说、吕望(姜子牙),何足道哉!马周才德,迥乎远矣。”为什么毛主席这样评价马周?马周...
综上所述,马周的政绩犹如一座丰碑,永远镌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令人敬仰不已。在大唐盛世,那些后世的子孙们究竟爬上了何种官阶的宝座呢?马周,这位来自山东聊城清河郡茌平县的才子,与名臣房玄龄共享着同一郡的故乡荣耀,堪称是同乡中的佼佼者。马周,公元601年的寒门之子,自幼家境贫寒,更兼双亲早逝,孤身少年却...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慧眼识才、知人善任的贤明君王,位及宰相的谏臣马周就是他看重并且尤为信赖的才子之一。尽管马周的知名度不高,但这位初唐宰相却是一位非常传奇的人物,就连伟大的毛泽东主席都曾说过:与他(马周)相比,姜子牙不值一提。随随便便给上司代了一下笔,竟令马周“暮登天子堂”如今山东省聊城市...
马周(公元601―648年),字宾王,唐博州清河郡茌平县(今山东茌平)人。作为贞观之治的有力推动者,马周与房玄龄、杜如晦和魏征并列为唐朝名相。 不同的是,马周出身贫寒,在仍然以门第、出身为主要选官标准的唐初,凭借着自身的才干、见识,从“一介草茅”成为唐太宗的股肱之臣。
作为李世民最信任的智囊之一,马周对国家前途操持备至。他的治国理念贯彻"居安思危"和"重民生计"两大原则,旨在维护政权长治久安,造福黎民百姓。首先,马周提出"居安思危"的理念,体现了他对统治者的高度警示。他曾慨叹:"岂欲但令政教无失,以持当年而已!"言下之意,即皇帝不应自满现状,而要时刻设身处地思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