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坎坷:马员生的苏联之旅 “本证明给予毕托贺夫?彼得?彼得罗维奇(马员生),他申请退出苏联国籍,和他的儿子,1952年生,弗拉基米尔在一起,已由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И128/38号文,于1959年10月24日批准。”总领事馆秘书巴瑞宁签字,1960年2月12日,苏联驻哈尔滨领事馆章。 富拉尔基重型机械厂工艺处处长马员生,1960年...
《旅苏纪事》是马员生在动乱期间撰写的回忆录。第一部分,概述家庭和童年、少年的生活,童年时期参加革命活动的经历。第二部分,以大量的篇幅记述他在苏联三十年(1926—1955)的曲折遭遘和广泛的社会見闻,内容包括:在东方大学及列宁学院的学生生活;在1930、1937、1949因肃反扩大化三次被捕、判刑,长期过着牢狱、流放、劳...
而且你还是没有回答我,如何证明大清洗是解决当时苏联社会问题的唯一途径?2.你说和平时期鼓励早饭恰恰是保障人民的权利。还请论证这一点。具体是如何保障的?而随着大清洗的结束,是不是说这种对人民权利的保障也随之消失了呢?而侵犯马员生一批人公民权利的oco有人早饭?这个“鼓励早饭”的人/机构允许其他人早它的饭吗...
马员生,1906年农历9月,马员生出生于河南省辉县(今辉县市),原名马霖,字员生。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2月,和孟丙昌一起被中共中央选派到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大学学习。由于苏联肃反扩大化,1930年、1937年和1947年先后三次被捕、判刑,牢狱、流放、劳改生活长达25
马员生(1906 — 1977),原名马霖,河南省辉县人。人物履历 1921年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第四届英文科,是当年从1500名考生中录取的50名学生之一。1922年河南省在留学欧美预备学校的基础上成立中州大学,转入英文二年级学习至1926年12月。在校期间思想活跃,追求进步,受“五四”运动和身边进步教师的影响,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