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莱比锡,马勒与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孙子卡尔·冯·韦伯船长(1849年-1897年)结为朋友,并同意准备演奏版本的卡尔·马利亚·冯·韦伯未完成的歌剧《三个平托斯人》。马勒转录和编配了现有的音乐素描,使用了其他韦伯作品的部分,并添加了自己的创作。1888年1月20日在市剧院的首演是一个重要的场合,许多德国...
在莱比锡,马勒与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的孙子卡尔·冯·韦伯船长(1849年-1897年)结为朋友,并同意准备演奏版本的卡尔·马利亚·冯·韦伯未完成的歌剧《三个平托斯人》。马勒转录和编配了现有的音乐素描,使用了其他韦伯作品的部分,并添加了自己的创作。1888年1月20日在市剧院的首演是一个重要的场合,许多德国...
《大地之歌》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和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创作灵感来自德国诗人汉斯·贝特格用德语改编的中国诗集《中国之笛》。马勒以其中七首唐诗为歌词,谱成了六个乐章(第六乐章用了两首),试图借助东方文学讲述人生的轮回。马勒不懂汉语,事实上,贝特格也不通中文。贝特格的...
以中国古代唐诗为素材的交响曲|马勒《大地之歌》对于人世平和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于不可抗拒的死亡的接受。古斯塔夫·马勒(Gustav Mahler,1860年7月7日-1911年5月18日)是十九世纪晚期杰出的作曲家,指挥家。其创作可分为三个时期:1897年以前,1897-1907年,1907-1911年。本文介绍的这部声乐交响曲《大地之歌》(...
文:严宝瑜 原稿题:马勒用唐诗谱写的《大地之歌》抒发的是欧洲“世纪末”情绪,并非我国李太白等诗人的胸怀(发表于《音乐研究》季刊,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年第4期) 《大地之歌》是西方严肃音乐里的一部名曲,…
奥地利著名指挥家、作曲家古斯塔夫·马勒(GustavMahler,1860-1911)是19世纪末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马勒及其作品流传至中国且影响至今,主要源于他的一部采用中国唐诗作为歌词的声乐交响套曲《大地之歌》。 《大地之歌》与唐诗 《大地之歌》由马勒创作于1908年,是世界...
马勒的大地之歌采用了李白和王维两位诗人的作品。 大地之歌是交响性套曲,由马勒创作于1908年, 1911年11月20日由马勒弟子布鲁诺·瓦尔特初演于慕尼黑,当时作者已经去世。作品用女中音(或男中音)、男高音演唱加上乐队演奏。作品的副标题为“一个男高音与一个女低音(或男中音)声部与管弦乐的交响曲”。 大地之歌鉴...
创作一部与马勒同名的作品,对叶小纲来说,是极大挑战。既不能陷入马勒原有的方式,也不能缺乏新意。听过叶小纲版的《大地之歌》,会对其中京剧锣镲和古人吟诗式的长调记忆深刻,那是中国音乐独特的精髓。跟马勒的旋律性相比,叶小纲的音乐就像是一幅中国古代山水画,利用嗓音和乐器的长短变化,来呈现不同的...
马勒是创作歌曲和交响曲的作曲家,二者是容易区分的。 1907年,他在用30年的时间创作了8部交响曲和很多歌曲之后,开始写一部和以往的创作在很多方面都不一样的作品大地之歌!。这是一部为管弦乐队和两个独唱者而作的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