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是中国本土种,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的原始标本采自中国,在1854年由卡尔·海因里希·舒尔茨·比普提纳斯(Carl Heinrich Schultz Bipontinus)命名为“Kalimeris indica”。有中国学者研究了马兰属植物分支分析及演化,对马兰属植物25个性状(如形态、解剖、孢粉和地理分布等)进行比较分析...
马兰(学名:Kalimeris indica (L.) Sch. Bip.)是一种菊科马兰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根状茎具有匍枝,茎直立,高度可以达到70厘米,上部有短毛,而基部的叶片在花期会枯萎。茎部的叶片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矩圆形,整体叶片稍薄质。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排列成疏伞房状。总苞呈半球形,总苞片覆瓦状排列;外层为倒...
马兰属于新疆哪个地区 新疆通 马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乌什塔拉回族民族乡。 说起马兰,这里原本并没有名字,后因上世纪60年代核试验基地而闻名。这里曾是中国核事业的重要代名词,无数科学家隐姓埋名在此地奉献青春和智慧。如今,马兰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还作为红色旅游景区向游客开放,传承着那段...
马兰属,属于菊科,约有27种,主要分布于亚洲,我国有8种,广泛分布。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叶子互生,形态为全缘、具有齿状边缘或浅裂。马兰属植物的头状花序既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形成类似于具有叶子的疏散伞房花序的形式。这些花序为异性,放射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排列成数列,由草质或边缘干膜质...
全叶马兰(Aster pekinensis (Hance) F. H. Chen)是菊科、紫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长纺锤状直根。茎直立,高可达90厘米,下部叶在花期枯萎;中部叶多而密,叶片条状披针形、倒披针形或矩圆形,顶端钝或渐尖,常有小尖头,全缘,上部叶较小,条形;全部叶下面灰绿,头状花序单生枝端且排成疏伞房状。总苞半球...
🌱马兰,学名Aster indicus L.,是菊科紫菀属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生命力极强,常见于田间地头,甚至在恶劣的环境中也能顽强生长。🌼马兰的花期在5月至9月,果期则在8月至10月。虽然它的名字听起来有些普通,但它的植物学史却很有趣。有一种说法是,马兰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马儿喜欢吃它的多汁嫩叶,吃完...
新疆马兰属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马兰位于新疆天山南麓,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小镇。它因军事和科研任务而建立,并因此闻名。马兰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承载着中国核试验的重要历史。在这里,曾进行过多次关键的核试验,对中国的国防和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马兰地处偏远,但它在中国科技...
心叶组(学名:Sect. Cordifolium Kitam.)是菊科马兰属下的一个植物组,该组植物总苞片,倒披针形或条形,顶端渐尖,有钻形尖头,两性花花柱附片披针形;瘦果圆柱形,两端稍狭,叶宽卵形至心形,有齿,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分布于亚洲东部。形态特征 总苞片2-3层,近等长,倒披针形或条形,顶端渐尖,有钻形...
马兰属(学名:Kalimeris Cass.)是桔梗目,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全缘或有齿,或羽状分裂。头状花序较小,总苞半球形;蜂窝状。瘦果稍扁,倒卵圆形,边缘有肋,无毛或被疏毛。约20种,分布于亚洲南部及东部,喜马拉雅地区及西伯利亚东部。中国有7种。(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