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马克俭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说:“当选院士既是荣誉更是责任,院士只是普通一员,没有任何特权,今后自己将更加勇于承担起促进科技进步的责任。”如他所说,他一直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并且承担了更多的责任。基于贵州省富产磷石膏及其污染现状,2007年,马克俭提出将工业石膏制作成模盒用于箱型楼盖、现浇...
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马克俭院士利用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进行建设,实现了建筑领域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二者兼得。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过程中,他立下了终身奋斗的目标:花最少的钱盖最好的房子。中国工程院院士 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 马克俭:这个装配结构是全国第一个,柱子、梁的部分都是做好了的...
花溪疗养院食堂和省教委招办大楼这两项工程成功实施后,1987年12月,贵州省科技厅组织国内的空间结构专家对马克俭的科研成果——“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空腹网架结构的设计与研究”进行了鉴定,鉴定委员会从结构造型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力学模型及计算方法的简捷性与可靠性、结构在大柱网工程中应用的优越性和经济性、优良...
马克俭(1932— ) 我国著名结构工程专家,200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954年考入中南土木建筑学院(现湖南大学)营造建筑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1958年被分配到贵州工学院土建系任教,1959年被学校选派到浙江大学进修,1960年回到贵州工学院。1980年接触网架结构研究与应用,...
马克俭、宋宝安两位院士都是在贵州成长起来的科学家,他们扎根贵州,在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一步一个脚印,开展科研工作,以不服输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创造了奇迹。马克俭院士,出生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学习工程技术,利用贵州废弃磷石膏资源...
马克俭(1934~)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岳阳人,结构工程专家。高中就读于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1958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系。任贵州大学空间结构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长安大学、浙江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钢结构协会预应力结构分会理事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
2018年7月30日,贵州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克俭达退休条件,经研究同意退休。贵州大学人事处通知 现年85岁的马克俭是湖南省岳阳县人,我国著名的空间结构工程研究与设计专家,2007年当选院士,成为贵州省第一个院士。而作为湖南人 为什么又说他是 贵州第一个院士呢?这就要从马克俭院士 与贵州的不解之缘说起...
由马克俭和空间结构工程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董石麟等学者合著的专著《组合网架结构与空腹网架结构》于1992年出版,标志着混凝土空腹网架的计算分析理论和工程应用技术都已成熟。 尽管如此,马克俭没有停止思考,此时他在想这样一个问题:空腹网架的结构高度较高,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时,空腹网架会导致建筑层高较高,怎样才...
”除了工业建筑,马克俭院士还认为将这个方案应用到农村的房屋建设当中去是可行的。“结合贵州的地形地貌在建筑工程的生态模式做了一些工作,提出大跨度空间网格盒式结构,实现了大跨度工业厂房由单层结构向多层结构的转化,且大量应用于贵州省、湖南省的工业园区建设中。”马克俭表示,此后又逐步将结构拓展至大跨度多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