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对教育群众,鼓舞士气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是马健翎延安时期戏剧创作的高峰。 抗战胜利后,时局发生了变化,马健翎的艺术创作理念仍然紧密联系时代,写出了揭露了国民党政权破坏“双十协定”、阴谋发动内战的《一家人》(又名《保卫和平》)以及反映解放区军民进行土地改革运动...
排练时,马健翎看了后说:“蔡先生,你这幅画作为国画很好,不过一上舞台就失真了,观众看不清楚。你应该用泼墨,浓笔重抹,勾勒大线条,画人物气势。”他又说:“先上台试一下,看看效果”。
马健翎,戏曲作家、活动家。陕西米脂人。出生于1907年,逝世于1965年10月18日,享年58岁。民国十六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民国十三年(1924年),他考入榆林中学,1928年中学毕业,在本县小学任教。民国十六年(1927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中学毕业,在本县小学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米脂县委宣传部部长。
在文艺为工农兵服务方向的指引下,马健翎于1943年秋,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创作出大型秦腔现代戏《血泪仇》。通过王仁厚一家从国统区河南到解放区延安的遭遇和不同待遇,深刻地揭露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现实,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人民群众的美好幸福生活。这个戏演出后,周扬著文称赞这个剧本“提出了阶级斗争...
马健翎(1907—1965),名飞雕,字健翎,1907年出生于陕西米脂。1927年下半年,在榆林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回米脂任小学教员,同时从事革命活动,先后担任党支部宣传干事和中共米脂县委宣传部长。1930年,国民党地方政府加紧对教育界的控制,马健翎离开米脂,投奔正在北平的长兄马云程。1933年入北京大学读书,失去中共组织关系...
《大中华的儿女》亦名《国魂》,后改为秦腔,经毛泽东提议改名《中国魂》,这是马健翎早期的代表作,多年来久演不衰。1938年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成立,他率乡土剧团大部分人员加入,被任命为民众剧团编导主任、团长,正式开始戏曲艺术生涯。1943年秋,先后创作出大型秦腔现代戏《血泪仇》《穷人恨》《大家喜欢》《保卫和平...
在陕西戏曲界的最高殿堂——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排练场外的花园里,有一尊高大的铜质雕像,花岗岩底座上镌刻着“人民艺术家——马健翎”几个刚劲的字。雕像上,一位“美髯公”身披大衣,手拄拐杖,凝视前方,显得刚毅睿智。他就是著名剧作家马健翎先生。 健翎喻示在艺术上一飞冲天 ...
1938年,马健翎创作了一篇话剧,名叫《国魂》,主要讲述一名地下党员打入日军内部的故事。毛主席看过这部话剧之后认为剧本写的非常好,于是接见了马健翎。“你这部戏写的非常成功,如果你能把它改成秦腔就更好了。”马健翎马上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将《国魂》的表现形式改为了秦腔。当《国魂》再次演出时,毛主席也再次来...
马健翎,是我国现代戏曲史上一位功勋卓著的戏剧大家。 他名飞雕,字健翎,1907年出生于陕西米脂一书香之家,自幼多才多艺。中学毕业后,先在本地小学任教,后赴北京大学求学,不久肄业。1936年,任教于河北清丰简易师范学校期间,创作话剧《冲上前去》和京剧《辱皇后》;排演后,受到群众欢迎。之后回陕,到延安师范任教,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