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援善于识别名马,在交趾得到骆越铜鼓,就以之铸造马的模型,回来献给光武帝。并上表章说:“夫行天莫如龙,行地莫如马。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后汉书》)古时相马有术,马援严谨地依据数家相马标准,将名马所具有的骨相集中在一个模型上,光武帝下诏立此马模型于宣德殿下,以作为名马的标准。桂林...
伏波将军马援真的从交阯私自拉回一车珍宝吗,那到底是什么 在汉代历史上有两位伏波将军,一位是西汉的路博德,一位是东汉的马援。其中,马援最为著名,号称马伏波。一般我们说伏波将军多数是指东汉的马援。马援(约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生于西汉末年,崛起于两汉之际,辉煌于东汉时期,是一位跨越西历公元纪年节...
马伏波是汉朝(东汉)时期的人。伏波将军是古代将军的封号,最著名的伏波将军是东汉光武帝时候的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伏波将军马援不单是东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而且是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我们熟知的几个成语“聚米成山”、“马革裹尸”、“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等均出自马援的名言。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汉族,扶风郡茂陵县(今陕西省兴平市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汉光武帝时,拜为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新朝末年,天下大乱,马援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马援(前14年-49年),字文渊,扶风郡茂陵县人,汉族 。东汉建立后,马援仍领兵征战,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累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其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的崇敬。建武二十五年,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马伏波射潮,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六:“廉州海中常有浪三口连珠而起,声若雷轰,名三口浪。相传旧有九口,马伏波射减其六。马伏波射潮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六:“廉州海中常有浪三口连珠而起,声若雷轰,名三口浪。相传旧有九口,马伏波射减其六。屈(翁山)大均先生有《射潮歌》云...
上文罗列宋代以来天妃信仰的盛况,旨在证明在官方倡导与民间实践中,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马伏波作为海神已逐渐失去社会基础。海南马伏波信仰的变化,也与这种转变有关。 明代唐胄正德《琼台志·坛庙》介绍海口天妃庙时,在按语中说:“然古为海神,至宋于是海而始主之以伏波,后又通四海而专之以天妃。”(41)“是海”...
卷甲归来马伏波全诗译文 《伏波将军庙》是唐代文人李洞的一首诗,其中“卷甲归来马伏波”是该诗的首句,全诗及其译文如下: 伏波将军庙卷甲归来马伏波,门前稚子学降魔。一朝虏骑犯中原,士卒犹能死报国。 译文:伏波将军马援卸下铠甲归来后,家门前的小孩也在学习降服恶魔的本领。一旦敌人的骑兵侵犯中原,他的士兵们...
马伏波歇马岭,位于广西北流市城区西鬼门关东侧。马伏波马援,汉初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建武十七年(公元35年),交趾那座冷州(今越南北部)雄将之女征侧、征贰反汉,刘秀封马援为伏波将军,率兵南征交趾,路经鬼门关时,于其西侧之岭驻扎。清县志载;马伏波“经此立碑,石竭尚存”。岭不高,泥石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