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菌由根部侵入香蕉後,经维管束组织向块茎发展扩散,感染部位之维管束组织明显褐化,多有假茎基部向内纵裂、块茎腐烂等现象。高温多雨、土壤酸性、砂壤土、肥力低、土质黏重、排水不良、下层土渗透性差和耕作伤根等因素,有利于病害发生。感病的春植蕉一般在6~7月开始发病,8~9月加重,10~11月进入发病高峰。
目前香蕉枯萎病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剂能够控制,只有在发病初期用药液浇灌,对香蕉枯萎病的扩展有抑制作用。常用的药剂有多抗霉素、米鲜胺、丙环唑、溴菌腈、恶霉灵、恶霉灵+溴菌腈混合液等苯并咪唑类药剂对香蕉枯萎病抑制效果较佳。此外苯菌灵和抑脱甲基类杀菌剂等也能极大降低枯萎病菌对香蕉植株的危害程度。 3.3...
品质下降 染病植株果实品质下降,口感变差,商品价值降低。连作障碍 该病菌可在土壤中存活多年,导致土壤中病菌积累,影响香蕉连作生产。香蕉枯萎病的传播途径 土壤传播 01 病菌通过土壤传播,特别是连作土壤和带菌土壤传播速度快。流水传播 02 灌溉水、雨水等可携带病菌传播至健康植株。农机具传播 03 ...
夏季高温高湿,是香蕉各种病虫害频发的时期,其中香蕉枯萎病是一种毁灭性极强的真菌性病害,主要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侵染引起,它不仅可以在土壤中越冬越夏,还可侵染香蕉等植株,造成香蕉植株的根腐、茎腐等多种病害。 而镰刀菌通常侵染香蕉的维管束系统,破坏香蕉...
因为巴拿马病是植物病原物引起的,在香蕉树的维管束内繁殖,它只感染香蕉树,患病的香蕉树不会结果,结果的香蕉树肯定是不染病的。香蕉枯萎病与食用香蕉的安全性没有任何关联。通过选育优良品种、推行标准化生产、综合应用各种病虫害防治措施等多项配套技术,可控制香蕉枯萎病的蔓延,减轻危害。 这段文字意在告诉我们( )...
[详解]A、香蕉(3N=33)即该香蕉为三倍体,含3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11条非同源染色体,A正确; B、结合题干“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引起的通过土壤传播的病害。感染枯萎病的香蕉植株表现为叶黄枯萎”可知为分离尖孢镰刀菌可从发生枯萎病的香蕉园的土壤采样,B正确; C、杂交育种的前提是可育,能正常产生配子,...
我国香蕉枯萎病的发生情况 大陆:上世纪50-60年代,广西粉蕉,发现1号小种危害。 台湾:1967,首次发现4号小种危害香蕉品种,引起严重的枯萎病(黄叶病)。上世纪70年代大流行,香蕉大面积枯死、失收,台湾香蕉产业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广东:1996年,我省在广州番禺(万顷沙)首次发现香蕉枯萎病4号小种危害香牙蕉(枯萎病)。
从1967年,在我国台湾地区第一次发现香蕉枯萎病,到1983年,在海南琼山县大坡镇发现香蕉枯萎病,再到现在,香蕉枯萎病已在国内各大香蕉主产区分布,是目前危害最重、防治最难、对产业威胁最大的一种香蕉病害。 香蕉枯萎病是一种侵染香蕉植株维管束的真菌引起的土...
香蕉枯萎病又称西贡蕉枯萎病、黄萎病,是一种毁灭性的土传病害,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引起的。我国香蕉主产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云南和台湾均有发生。香蕉枯萎病是破坏香蕉维管束导致植株死亡的毁灭性病害。其病菌腐生能力很强。在土壤中可长期存活数年。香蕉枯萎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侵染来源主要是带菌的...
香蕉感染枯萎病后,会在维管束的位置,出现红黄相间明显的颜色转变。还会有点渍分布在维管束上,红棕色也会慢慢转变成棕褐色。茎基位置也会逐渐开始溃烂,还伴随有腐臭的味道出现。那么,该如何防治香蕉枯萎病呢? 01 选择优质香蕉品种 在前期就要选择,抵抗病害能力强的香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