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樟萤叶甲分布于福建、浙江,一年中连续8个月危害香樟叶片和嫩枝,严重影响香樟的正常生长。香樟萤叶甲一年2代的生活史如下图所示(第2代生活史省略):(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香樟萤叶甲是生态系统中的___。(2)香樟萤叶甲的发育过程属于___(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3)香樟萤叶甲通过采用入...
方法/步骤 1 最好利用其天敌如胡蜂、螳螂、猎蝽、食虫虻等捕食其幼虫,放白僵菌、绿僵菌使土室中的老幼虫感病死亡。2 在4月上旬及9月下旬成虫出现盛期,施放烟雾剂熏杀,每隔7天放一次,约2~3次。也可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早晨震落捕杀。3 在6月及11月幼虫出现盛期喷洒90%敌百虫500~1000倍液,或80%敌...
香樟萤叶甲的防治主要通过生物、化学和物理手段进行。生物防治中,利用其天敌如胡蜂、螳螂、猎蝽、食虫虻等捕食其幼虫,或通过放白僵菌、绿僵菌使土室中的老幼虫感病死亡,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效果。在4月上旬及9月下旬成虫出现盛期,施放烟雾剂熏杀,每隔7天放一次,约2~3次。亦可利用成虫假死性,在早晨...
福建莱州地区一年发生两代香樟萤叶甲。老熟幼虫在土室中越冬,于次年3月上旬开始化蛹。4月上旬,成虫大量出现,上树食幼叶补充营养。4月下旬开始交配产卵。5月上、中旬,卵大量孵化为幼虫,食害樟树新叶。经过三次脱皮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老熟幼虫入土造土室越夏。约60天后,8月下旬脱皮化蛹。蛹...
香樟萤叶甲的成虫特征明显,体型近长椭圆形,长6~7.5mm,宽2.5~3.5mm,整体黑褐色,无光泽,背面密布浅灰色绒毛。头部与前胸呈现桔红色,而头前部暗黄。额瘤后方有一个三角形黑斑,小盾片与鞘翅为黑色,幽暗。鞘翅侧面宽边,包括端缘,呈火黄色或桔红色。触角腹面为黑色,足则或多或少深棕色,...
香樟萤叶甲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地区,其主要为害对象为香樟叶片和嫩枝。成虫和幼虫均会对叶片进行取食,仅留下叶脉部分,造成叶片形态似被火烧过,受害率高达96%。从春季萌叶开始,香樟一年中有8个月的时间会遭受香樟萤叶甲的侵害。受害后,香樟的营养和繁殖器官会遭到破坏,导致形成枯梢现象,影响当年...
香樟萤叶甲是鞘翅目叶甲科动物,分布于福建、浙江,为害香樟叶片和嫩枝。成虫和幼虫均取食叶肉,只残留叶脉,形似火烧,受害率达96%。香樟从春季萌叶开始,一年中连续有8个月时间遭受其害;营养和繁殖器官被破坏,多形成枯梢,致使当年不能采种,同时也造成树势衰弱,有的幼树被害后,生长不能恢复因而枯死。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