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桂香这位姑娘在井旁试了许多求亲人的心,所以大伙儿就把这口井叫成了“见心井”有一年,嘉靖皇帝在游香山时,听一位打柴老人讲了这个“见心井”的故事,觉得挺有意 息。心想桂香姑娘能在这井旁试探求亲人的心,我何不在这儿试一试各文武大臣对我的忠心呢? 手是就派人在井旁建了一个庭院,并起名为“...
国庆节前夕,香山公园对园内见心斋景区进行升级改造,辟为文化休闲空间,国庆佳节,恢复对外开放。 见心斋位于香山公园北门内眼镜湖景区上方,比邻宗镜大昭之庙,是园内唯一一处具有江南园林建筑风格的庭院景区,建于清乾隆年间,重修于嘉庆年间,这里半圆形水池三面环以围廊,建有见心斋、畅风楼、正凝堂、来芬阁等主要建筑,...
香山见心斋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香山公园静宜园内,毗邻眼镜湖,是一座颇具江南风情的庭院,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见心斋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并在清乾隆年间进行扩建,嘉庆年间又进行了重修。 曾是皇帝训诫臣属、与大臣们谈心的地方,乾隆曾在此读书和赐宴群臣,嘉庆帝还曾在轩内题诗。 建筑特...
🌳香山公园内,隐藏着两处充满历史气息的小众景点——昭庙和见心斋。从东门进入,沿着前往松林餐厅的方向,你就能发现它们。🏯昭庙,全称为宗镜大昭之庙,位于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公园,是一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乾隆皇帝为接待六世班禅而建,始建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六世班禅得知乾隆帝七十大寿庆典将举行,主动请求...
📍走进香山公园,古桥的韵味扑面而来。今天,我们要一起探寻见心斋南北旱桥的秘密。🏞️见心斋,这座静宜园的别垣二景之一,传说是明嘉靖年间始建,清乾隆年间焕发新生。它三面环水,西倚青山,景色宜人。🚪正门朝南,西南和北面也各有门,门外旱桥跨涧,连接内外。今天,我们重点关注梅谷上方的两座旱桥——南旱桥...
见心斋,是没有遭到八国联军破坏幸存下来的香山为数不多的建筑。从昭庙北行过石桥,见到一座缀满什锦花窗的圆形围墙圈起的建筑,这就见心斋。 南门 见心斋建筑群,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乾隆和嘉庆都进行过修葺。它不属于静宜园二十八景,是静宜园别垣二景之一,别垣二景是见心斋和昭庙。
🏞️ 见心斋,这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乾隆年间扩建的庭院,传闻是皇帝与大臣们谈心的地方。它坐落在香山公园内,以其独特的江南风格吸引着游客。🌳 庭院依山势而建,环形设计,进门处有一个半圆形水池,池边环绕着半圆形回廊。古松树越过回廊,为庭院增添了几分诗意。整个庭院幽静而神秘,游客稀少,是拍照的好去处。
🏞️ 北京香山公园内,有一处独具特色的庭院——见心斋。这座庭院以环形设计为特色,展现出江南园林的精致与静谧,是香山公园内最为著名的园中之园。🔍 值得一提的是,见心斋是静宜园中唯一幸免于英法联军焚毁的建筑,至今仍保留着其原始的风貌。除了园内西南角坡地上因民国时期倒塌而未修复的融神精舍外,见心斋的...
[皇城西郊|香山]-..昭庙往北可见一道围墙,墙内即见心斋。这里是惟一的一处保存较好的古迹。始建于明嘉靖元年(1522),清嘉庆元年(1796)重修。小院内建筑布局极富江南情趣,院内东侧为半圆形水池,泉水由龙头吐入池内,上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