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北宋诗人黄庭坚所作的香之十德:「感格鬼神,清淨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閒,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香品对于生活中的好,古人已清楚说明。 沉香熏香 1.点燃好的香品,清香远闻,悠远绵长.直达天听.广佈十方.所以香品被称为 "信香", 藉以传递心念.用来祈请.供养.佈施....
在这个丰富的香文化中,黄庭坚的《香之十德》无疑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黄庭坚,北宋著名文人、书法家,他的《香之十德》是中国古代香道文化的瑰宝,是对香的理解和研究的重要文献。它不仅揭示了香的物质属性,更深入探讨了香的精神内涵和社会价值。《香之十德》的出现,标志着中国香文化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在此之...
香成为了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又被作为题材融入文人的大量作品之中,促进着香文化的发展。 黄庭坚也是如此。他极其爱香,其《贾天锡惠宝熏乞诗作诗报之》云:“贾侯怀六韬,家有十二戟。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毫不讳言地以“香癖”自称。其《题自书卷后》说:“崇宁三年十一月,谪处宜州半岁矣。官...
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是指香被古人使用,从上古就开始了,可见香的历史悠久,古人用香是用于熏香,荷包和女子妆容物品中,虽古人酷爱用香闻香,但能使用的芳香植物仅仅限于十几种,待到丝绸之路的开发通用后,古人的香才算香满百堂,芳香四溢。丝绸之路上的贸易交流与交通运输致使古代中原地区香文化萌芽和迅速发展,各类香料...
香的历史 香文化萌芽于远古祭祀之礼,起始于春秋佩香之德,成型于汉代和香之贵,成熟于盛唐用香之华,普及于两宋燃香之广,完善于明清品香之势,衰败于乱世征战之忧,回春于安定和谐之世。 在宋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都进入了一个高峰时期,香文化也从皇室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
引言文人用香肇始于先秦,勃兴于宋代。宋代文人用香在继承以往的一些理念外,又融入了时下的美学观念,开创了新境界,带有浓郁的时代色彩。两宋时期,香之于文人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不仅涌现出大量体物入微、富有哲理的尚香文学作品,而且出现了许多质朴清新、自然可爱的陶瓷香器。笔者认为,陶瓷香器作为宋代香...
香道,是一种通过味觉来达到身心享受的方式。在一呼一吸之间,让人们去品味香气,养生健体、静心凝气。香始于上古三代尧、舜、禹时期,在《礼记》中,便已经谈到了祭天、礼神,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早在殷商时期,…
香之十德 感格鬼神、清净心身、 能除污秽、能觉睡眠、 静中成友、尘里偷闲、 多而不厌、寡而为足、 久藏不朽、常用无障。 黄庭坚 黄庭坚(1045.8.9-1105.5.24),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 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 ...
其料加减不等,大抵多用白芷、独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连翘、大黄、黄芩、黄柏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方法是点灯置桶中,燃香以鼻吸烟咽下。除此之外,还可"内服解药毒,疮即干"。清代著名医学家赵...
《花蕊夫人衙香》是花蕊夫人传世的名香之一。因夫人信佛,故所组香方既有佛家之庄严、又不失宫廷香品之华贵,衙香用料考究,配伍严谨。比起现在的香水,多了一份淡雅,更是令人为此着迷。窗窗户户院相当,总有珠帘玳瑁床。虽道君王不来宿,帐中长是炷衙香。花蕊夫人·徐氏《宫词》花蕊夫人宫词中提到的衙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