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年初,毛主席曾与王稼祥讨论过新中国定都问题,对于除北平外的这些重要城市,王稼祥简述了他认为不宜作为首都的理由。比如南京距离东南沿海太近,在美国海军跑来东南沿海一带虎视眈眈的当下,安全得不到足够的保障;比如西安,自从其不再是首都后,中国的经济中心转移,西安在经济上没有太大的优势;再说洛阳、...
综合考虑下,南京在第二轮选拔中被排除,国家选择了其他更为适合的城市作为新中国的首都,以确保政治的稳定和未来的长远发展。最终胜出者 那么现在形势已经很明朗了,北平笑到了最后,这与毛主席的猜测完全吻合。事实上,早在最初选择候选城市时,毛主席经过反复斟酌和深思熟虑后,就摇头叹息道:“只有一个可行!”...
然而,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在最初为新中国选定首都时,共有11座城市进入候选名单。最终,毛主席拍板决定,认为北京是唯一可行的选择,确立其为新中国的首都。那么,北京市凭借哪些优势成为毛主席心中“唯一可行”的首都呢?众所周知,北京曾被称为“北平”,人们也普遍了解,早在元代时,故宫的修建就已开始。然而,...
当时,王稼祥列出了好几个城市,像西安、开封、南京这些,这里面有汉唐等强盛朝代的首都,还有被一些民主人士推荐的有“东方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以及明清时候的首都北京呢。不过,王稼祥很快就排除了很多城市成为新中国首都的可能。像南京,离沿海太近了,以前以南京为首都的朝代都会遭受来自海上的威胁;西安、洛阳这些...
这些城市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还是北平成为了中国的首都。北京没有处于中国地理位置的几何中心,反而偏向于...
一、选择首都时要重点考虑的几个问题 首先是安全。一般情况下,国家的重要部门,都会设立在首都,然后通过首都向全国各地发送命令。首都相当于人的大脑,控制着人身体的各个部位。如果在战争期间,首都的安全无法保障,遭到了敌人的袭击和破坏,这会让国家陷入混乱,所以选择首都,最先要考虑安全问题。其次是发展空间和...
实际上,在1949年选择首都的时候,并非只有北京是唯一选项,而是有11个城市候选,即哈尔滨、西安、延安、上海、成都、北平、开封、洛阳、重庆、广州、南京。而在当时最早定都成立新中国的城市,不是北京,也不是南京,更不是西安、成都,而是哈尔滨。为何呢?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和我东北抗日联军一同解放了...
1949年选首都时,共有11个城市候选,为啥最终选定了北京?“如果你有一个期望,常年挥之不去,而且需要别人来满足,这个期望就是妄念。”——冯唐《北京,北京》纵观中国数千年的封建历史,我们就会发现,不管是哪一个王朝,在建立之初都要选定一个城市作为新首都。而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也进行了新首都的甄别选定...
从地理位置上讲,北京南边是平原,北边是山地,不管是攻,还是守,都要比南京好上不少,也能掌握主动权,因此,在做了诸多的比较后,选择了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1948年在选了北京作为首都时,北京还没有解放,如何保存好北京的建筑成了一个难题。当年徐向前元帅,在给毛主席汇报工作时,就说道:“太原不打是不...
在正式宣布建国前,一系列建国工作有序开展。其中,关于首都的选址更是重中之重。首都是一个国家最直接、最重要的代表和形象,更是权利的象征。所以,在首都的选址上一定要慎重考虑。在1949年选首都时,国家领导人在最开始一共选出了11个城市。那么,在11个候选城市中,为何最终选择了北京?各方相比,择优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