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镇体系中的城市发展要素在最大城市的集中程度。为了计算简化和易于理解的需要,杰斐逊提出了“两城市指数”,即用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的人口规模之比的计算方法:S=P1/P2。1939年,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提出了城市首位律(Law of the Primate City),作为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
在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及发展政策中,越来越多出现交通首位度、创新首位度、文化首位度等新概念,其内涵早已突破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规模之比,更多转向首位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本质是将首位度视作把握和调控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方向、进而提升城市能级的政策工具。城市首位度作为衡量城市在区域中所处地位的综合性指...
近年来,“首位度”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地政府报告以及媒体报道之中。例如:江苏省提出“提升南京省会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首位度”;山东省提出“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并在2019年初将莱芜并入济南,新济南经济才超越烟台,但还是位于青岛之后排名省内第二;而其他如广西、江西等省份,也都提倡提高省会城市首位度的发展...
经济首位度超过30%的有9个城市,分别是长春、银川、西宁、哈尔滨、成都、拉萨、西安、武汉、海口。其中,长春和银川超过了50%,长春继续领跑。这9个省会是名副其实的强省会,基本都位于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首位度最低的是万亿省会济南,只有13.55%,南京也好不到哪里去,只有13.63%,东部沿海省会首位度普遍较低。
省会城市GDP占全省GDP的比例,一般达到30%可以认为是强省会,人口首位度即省会城市常住人口占全省常住人口的比例。另一个视角,是看省会城市和省内第二大城市之间的经济体量和人口规模差距,就贵州而言,就是看贵阳能够甩开遵义多远的问题。2023年,贵阳常住人口超过640万,而贵州全省常住人口为3865万人,省会城市人口占...
说回到“城市首位度”,关心社会发展的人,经常会在地方政府的工作报告中,看到“首位度”这个词,和“龙头带动作用”、“辐射作用”、“核心增长极”等一起出现,而且大多数用的词是“中心城市首位度”。中心城市首位度的提升,最终目的,是为了增强中心城市在本区域内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实现区域的高质量发展。衡量...
城市首位度指数标准 城市首位度指数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与次大城市在人口规模、经济总量等方面的差距。这个指标能帮助观察城市发展的集中程度,但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差异大,需要结合具体背景分析。国际上常用两种计算方式:第一种是“两城市指数”,用最大城市的人口或经济数据除以第二位城市的数据。比如某国...
首位度是一个用于描述城市或区域发展格局的指标,它反映了中心城市的规模与周边城镇或乡村的相对重要性。接下来详细解释首位度的含义:首先,首位度主要关注的是城市体系中最大城市的重要性。这里的“首位”,指的是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具有最大规模和影响力的城市。这种影响力可能体现在经济、文化、科技、...
省会“首位度”指的是省会城市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例,在中国,省会城市首位度一般都在20%到40%之间。很多人将省会首位度视为评估省会城市是否“吸血”的标准,所谓“吸血”其实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多半都只是出于网友们的调侃和主观认知。比如说,我们最早拿来做比较的北京和上海,一般认为北京是吸血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