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阁体作为官方使用的一种书体,强调共性,强调规范,本是无可厚非的,以批评馆阁体缺乏个性为由而借机兜售今人丑怪的书风,显然暴露了不健康的心理;而从欣赏美的角度出发,缺乏个性的东西也是不完美的。 沈度的书法造诣明杨士奇《东里集》中是这样说的:“善篆、隶、真、行、八分书。洪武中举文学不就,成祖擢为翰...
沈度 沈度(1357-1434),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金山)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 洪武年间,沈度曾因才学出众被举荐做官,但是因为长辈的丧事耽搁了,未能按期赴职,然后他就被罚戍守云南。 到永...
沈度(1357年-1434年),字民则,号自乐,明松江府华亭(今上海金山)人,明代书法家,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永乐时以善书入翰林。由典籍历迁侍讲学士。沈度擅篆、隶、楷、行等书体,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 沈度以长于台阁体书法而深受明成祖朱棣的赏识,被其誉为"我朝的王羲之",...
360百科是这样介绍沈度的: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金山)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台阁"原指尚书,后为官府代称,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
在书法艺术的浩瀚星空中,“馆阁体”常被一些人贴上“刻板”、“缺乏个性”的标签。然而,当你真正走近沈度的《敬斋箴册》,你会发现,这种看法或许过于片面。这部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重新定义了“馆阁体”的价值与魅力。
沈度的小楷工整匀称中透着雍容大度,代表了明初台阁体书法的最高水平。后人称沈度为“馆阁体之祖”。沈度还有一件举世闻名的作品,那就是永乐大钟上的经文。永乐大钟上的23万余字均为沈度所书。沈度的传世墨迹主要有《敬斋箴》、《四箴铭》等。《敬斋箴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幅楷书为横卷,书写法度谨严,...
沈度书风的盛行,使得后世学子纷纷效仿,“台阁体”也成为了高考标准字,而且这种与科举考试的绑定,一绑就是五、六百年。 因此后世称这种科举考试和政府办公用的文字为“馆阁体”,以乌黑、方正、光沼、等大为特点,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对于馆阁体书法,历来争议很多,所以我们要客观看待,一味地...
馆阁体鼻祖沈度楷书欣赏,这么美,你喜欢吗?#原创书法作品 - 青溪书法于20240607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7.1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沈度(一三五七至一四三四),明代书法家,字民则,号自乐。华亭(今上海金山)人。曾任翰林侍讲学士。擅篆、隶、楷、行等书体,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藏于秘府,被称为“馆阁体”,为明代台阁体书法的代表人物。台阁体又称馆阁体,“台阁”原指尚书,后为官府代称,台阁体书法早在宋代即已出现,至明代,因其为皇帝所...
先看看沈度书写的所谓“馆阁体”。的确,单看这样的字,不能说不好。然而,给历史留下的口碑却是负面的。其实上,历史上有好多皇帝推崇某一个书法家,也在社会上形成效仿的风气,然而他们却是得到后人的膜拜。比如秦朝时李斯用小篆统一六国文字,再比如唐太宗李世民推崇王羲之……沈度之所以成为书法史上的争议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