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戴笠子”头上戴着竹笠,从外貌上描写杜甫穷困的形象。“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请问老兄自从分别以后为何如此消瘦?恐怕都因为这一段岁月里作诗太费辛苦。“太瘦生”强化了杜甫穷困潦倒、形容消瘦的形象;“作诗苦”揭示了杜甫“瘦”的原因。全诗描绘出一幅李白在饭颗山上遇见头戴着竹笠的杜甫的重逢情景...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还至湖南。②饭颗山:目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笠子:用竹箬或棕皮等编成的笠帽,用来御雨遮阳。 日卓午:指正午太阳当顶。卓,一作“草”。 借问:请问的意思。 别来:一作“因何”或“新来”。 太瘦生:消瘦、瘦弱。生为语助词,唐时习语。 总为从前:一作“只为从来...
唐 孟棨 《本事诗·高逸》:“白 ( 李白 )才逸气高,与 陈拾遗 齐名……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於声调俳优哉!’故戯 杜曰:‘ 饭颗山 头逢 杜甫 ,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何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盖讥其拘束也。”后遂用作表示诗作刻板平庸或诗人拘守格律或刻苦写作...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注】①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当时,诗人弃官远游,客居秦州(今甘肃天水);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还至湖南。②饭颗山:目山名,相传在长安一带。 (1)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1)这首诗是“诗仙”___写给杜甫的一首诗,作者字___,号___。(2)杜甫,字___,世称“___”,杜甫的诗歌从内容上看总是围绕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___思想,贯穿着___的主线,其诗真实深刻的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
「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请给我整段翻译,以及单词句意思.1.同游梁宋2."田攵"猎3.秋间4.饭颗山头5.卓6.借问别来太瘦生另外,不知道"田攵"一字如何发音?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畋 拼音:tián在饭颗山遇到杜甫看上去杜甫像个农夫为什么离别后再相见...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李lǐ白bái〔唐tánɡ代dài〕饭fàn颗kē山shān头tóu逢fénɡ杜dù甫fǔ,顶dǐnɡ戴dài笠lì子zǐ日rì卓zhuó午wǔ。借jiè问wèn别bié来lái太tài瘦shòu生shēnɡ,总zǒnɡ为wèi从cónɡ前qián作zuò诗shī苦k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