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四分 摘自:丁福保佛学大词典 (仪式)凡有饭四分之:一、供养本尊。二、行者自分。三、同学者来食。四、济饥贫。若待同学不来,行者亦可自食。见不思议疏下。更多:https://www.bmcx.com/
食四分 摘自: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 凡有饭食,即以四分分之,一供养本尊,二行者自分,三同学共食,四以济饥贫。更多:https://www.bmcx.com/
四分即:(一)一分奉同梵行者,同梵行者,即同修净行之人。凡乞食时,必有同修之人看守房舍,或有老病等不便行履者,比丘得食归时,则以一分奉之,令其饱满,亦得安心修道。(二)一分与穷乞人,谓乞得食物时,遇有穷苦求乞之人,当起怜悯心,作自饥饿想,而以一分施之,令其饱满,劝他修...
陈博士认为“食物四分法”是当今最具指导意义的饮食准则,也是现代人健康饮食的最高法则。其实,陈博士的“食物四分法”与我们素来提倡的荤素搭配饮食有异曲同工之妙。纵览世界上的天然食物,只有母乳可以满足婴儿所需的全部营养。要保证我们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单一食物是不可取的。只吃肉不吃蔬菜,或者只吃素食都...
定期进食:分散饮食,尽量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定期的小而均匀的餐食有助于维持血糖水平和新陈代谢...
第四份布施给外面的鸟、鱼等小动物,跟众生结缘,同时也为自己积福。有首偈子这样说:“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 意思就是,大象披着绫罗绸缎、金银珠宝,但它是个畜生,没有智慧,超脱不了。如果光修智慧,不修福报,阿罗汉也乞不到食,因为没人对他生起信心,没人供养他。所以,没...
#佛学常识# 四分──乞食四分【出宝云经】乞食之法,一日止以七家为限,为无多贪故也。出家之人,常行乞食;复分作四分,故名乞食四分。一分奉同梵行者。同梵行者,谓同修净行之人也。凡乞食时,必有同修之人看守房舍,或有老病不便行履者,得食归时,则以一分奉之,令其饱满,亦得安心修道也。一分与穷...
2.食物四分法:健康饮食的最高机密 在英国,有一句谚语是“You are what you eat.”,意思是说你吃进去什么食物,决定你拥有一个怎样的身体。可见,我们的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我国也有一句成语“病从口入”,意思是人们的许多疾病是吃出来的,说明健康与饮食的关系密切。从饮食量方面讲,饮食过少,不能满足...
清贫的他为好好读书将粥食分成四份来吃,后来成了先天下的文学家 范仲淹在小小的时候爹亲就不在了,娘亲为了可以养大他,让他有个好的环境长大,于是就嫁到了长山的姓人家,范仲淹也随之改了朱姓,日子虽然说不上富贵,但一家人生活在一块还是很幸福。慢慢范仲淹也长大了,也知道了自己亲生爹亲的事儿,便想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