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虱科(学名:Delphacidae)又名飞虱科,为半翅目颈喙亚目之下的一个科。本科昆虫通称飞虱,全世界已知150余属,近2000种。中国已知50余属,约200种。全部植食性,很多种生活于禾本科植物,成为农业的重要害虫,如褐飞虱、灰飞虱、白背飞虱等。有一些种还传布植物病毒病,如稻黑条矮缩病、小麦丛矮病、玉米粗缩病等。
格拉飞虱属格拉飞虱属(学名:Gravesteiniella)是飞虱族下的一个重要属。其中,阿尔泰格拉飞虱(学名:Gravesteiniella boldi tschikoica)是该属的一种代表性动物,属于飞虱科。阿尔泰格拉飞虱阿尔泰格拉飞虱(学名:Gravesteiniella boldi tschikoica)是格拉飞虱属(Gravesteiniella)中的一种,属于飞虱科。它主要分...
飞虱科属于半翅目(同翅亚目),其触角短小,通常为刚毛状。具体分析: - **丝状(A)**:触角细长如线,各节粗细相近,常见于蝗虫、蟋蟀等,不符合飞虱特征。 - **棒状(B)**:触角末端膨大呈棒状,如蝴蝶,飞虱触角无此结构。 - **鳃叶状(C)**:触角末端呈片状(如金龟子),与飞虱无关。
一、两者科属的区别 木虱科和飞虱科都属于半翅目昆虫,但二者之间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首先,在形态上,木虱科的虫体一般为扁平状或楔状,侧面呈三角形,通体或者部分为绿色,大多数种类为单型,取食植物物汁或者吸血。而飞虱科的虫体则呈纤细的船形,侧面呈弧形,体色灰绿至褐色,大多数种类有翅,以飞行...
要准确区分叶蝉科和飞虱科,首要特征在于它们头部的额区差异。叶蝉科的额区相对较宽,具体表现为复眼之间的距离大于复眼中央到后头区边缘的距离,这使得额区呈现出横向的视觉效果。相比之下,飞虱科的额区则更为狭窄,呈现出尖尖的形状,这是它们之间的一个显著特征。在观察时,可以仔细留意这两个科的...
飞虱科的成虫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它们体型小巧,通常体长不超过5毫米。触角位于复眼下方的凹陷内,触角的第二节较大,顶端分布着感觉孔,用于感知环境。中胸部位有翅基片,前翅的两条臀脉在基部融合成丫形,这一结构对于它们的飞行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后足胫节末端有一个显著的活动器官,即大距...
解析 叶蝉科体小型,3~15mm;单眼2个或缺;触角鬃状,生于两复眼间;前翅革质,后翅膜质;后足发达,胫节棱脊上3~4列刺毛列是该科最显著的识别特征。飞虱科体小型,2~9mm;触角3节,锥状,位于复眼下方;后足发达,胫节末端有1可活动的大距是本科最显著的识别特征。
东埔隆膈飞虱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台湾地区。【布里梅塔飞虱】【布里梅塔飞虱的形态特征】布里梅塔飞虱,学名Metadelphax bridwelli,是飞虱科梅塔飞虱属的一员。通常呈现淡黄褐色,其额的脊间区、腹部以及尾节则为褐色,前翅则具有透明特征。在形态上,其头顶中长与基宽相等,与额部以钝圆相接,基宽与端宽相同。【...
【叶蝉科、沫蝉科与飞虱科的区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叶蝉科:后足胫节有3-4列刺毛列。 触角刚毛状,头部圆宽。 沫蝉科:后足胫节具一两个侧齿,末端具一两横列端刺。触角刚毛状。 沫蝉胸部通常较为拱起。 飞虱科:后足胫节端部具一能动的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