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此诗写于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和杜甫在鲁郡再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杜二甫即杜甫。(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首联说趁离分别还有时日,要抓紧时间赏遍周边的美景。B.颔联“重有金樽开”一句表达了李白对于再度豪饮的强烈期待。C....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是什么意思“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是唐代诗人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中的诗句,字面意为“你我如飞蓬般各自飘散远方,且将杯中酒一饮而尽”。此句既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又通过意象与动作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豁达洒脱...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释】①杜二甫:诗人杜甫。 ②徂徕:山名。9.这首诗中的“飞蓬”有什么艺术效果?"飞蓬"借用典故,以飘飞的蓬草来代指诗人自己和朋友,暗喻自己和友人漂泊不定,前途未卜,表现了诗人即将与挚友分别时的伤感。10.本诗与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同是送别诗,虽然最后两...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纠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离痛饮后大醉而别还有几日,我们登临遍附近的山池楼台。 什么时候在石门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们在那里畅饮开怀? 漾漾的秋波摇荡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远山徂徕。 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
只是,李白当时不明白,他的随口一言:“飞蓬各自远”,他二人日后的生活一直都是“飞蓬”般的居无定所。而他更料不到的是,此后“飞蓬”飘还真不是一般的远——终其一生,二人再无相见。更令人唏嘘的是,此后李白的篇章中再无杜甫的名字,而李白的身影却还时常出现在杜甫的梦中。因为,李白是多情的,惟其...
答案 李白《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李白为杜甫饯别,赠诗中想像两人分别后,各自会像飞蓬一样飘流远方,相见时难矣.此情说不尽,且尽饮杯中酒,让一切离情别恨都寄予在酒中吧.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相关推荐 1古典诗词释疑“飞蓬各自远,且尽杯中酒”是哪首诗中的?求此句详解, 反馈...
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语言不易表达情怀,言有尽而意无穷,那么,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结句干脆有力,李白对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倾吐无遗...
秋波落泗水①,海色明徂徕②。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①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②徂徕(cú lái):山名,在今山东泰安东南。此诗为李白在山东送别杜甫时所创作。 1. 批注一:两位诗人临别把酒,一个“ ”字,表现李白热切盼望分别后还能再见;诗歌豪迈洒脱,充满 之情。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与杜甫初次在洛阳见面时,33岁的杜甫应该还很年轻,但是和比他大10岁的李白比起来,似乎反而有点沧桑的感觉。看来李白更加豁达,杜甫却经常忧郁,于是从外表上也显示出这种差别。闻一多曾说,两位诗人的会面,就像青天里太阳与月亮碰了头。看来这确实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从此李白与杜甫...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出自:[唐代]李白所作《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拼音:fēi péng gè zì yuǎn ,qiě jìn shǒu zhōng bēi 。 诗句: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繁体:飛蓬各自遠,且儘手中杯。 翻译:我们就如飞蓬一样各自飘远,且来个淋漓痛快饮尽手中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