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天的形象通常被描述为身姿轻盈、飘逸,面容俊美、恬静,常常伴有音乐、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在壁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飞天通常被画成裸体或着衣,脚踩祥云,翱翔于天空中。反馈 收藏
随着时间的推移,飞天的形象也摆脱了印度神人的形象,唐风初见,雍容华贵的大国气象,色彩绮丽的审美偏好标志着敦煌飞天艺术进入了全盛时期,飞天的艺术形象也达到了其发展的顶峰。在唐代的佛窟中,飞天是不可或缺的元素。飞天的主要作用有二:一是在佛陀弘法时陪伴佛陀左右,诵经礼赞,天女散花;二是衬托出西天佛国宁...
敦煌飞天指的就是画在敦煌石窟中的飞神,后来成为中国独有的敦煌壁画艺术的一个专用名词。艺术形象 敦煌飞天从艺术形象上说,它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它是佛教天人和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后...
飞天转向婀娜妙美的宫娥舞女,尽显世俗风情,此时飞天形象仪态万千、华贵艳丽、曼妙飘逸、形神兼备,以往的西域面貌荡然无存,正式形成中原飞天艺术,在初唐时期飞天开始呈现女性容貌,她们扬手撒花、嬉闹飞舞、灵动活泼、富有韵律动感之美;到了盛唐时期,飞天增添了热情豪迈之感,造型更加精致,设色丰富艳丽,此时飞天衣裙...
飞天形象穿越悠远时光飞天是敦煌壁画中常见的艺术形象,如今已成为一种标志性的符号,是敦煌艺术的创造性表达。正如学者易存国曾言:“不可思议的是,古丝绸之路上的敦煌恰恰为我们保留了长达千年的审美文化活画石(史),其间有一种穿透人心、跨越时空的典型符号,那就是飞天。”敦煌石窟保存的众多飞天形象,无疑是...
飞天是敦煌壁画出镜率最高的形象 敦煌是丝绸之路的交汇点,也是飞天艺术发展的汇聚地。唐代,敦煌飞天形象进入“成熟期”,这也是飞天艺术形象最完美的阶段。莫高窟第320窟南壁就描绘着盛唐时期的飞天,姿态优美,装饰华丽。这四身飞天两两成组,前者回首顾盼、扬手散花,后者举臂腾飞、追赶嬉戏,充满欢乐、自由、吉祥的...
在莫高窟二百七十多个洞窟中,绘有飞天四千五百多身,加上榆林、东西千佛洞,总计近六千身。飞天的形象贯穿了整个敦煌石窟的发展过程,通过对这一艺术形象的研究,可以再现佛教艺术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并与汉地文化相融合的整个过程。 飞天原型乾闼婆(梵文Gandharva),出自印度最古老的历史与神话传说,被记录在《梨俱吠陀...
所以在飞天形象的刻画上 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西域风的格影响 无论是飞天的样貌、穿着 动作体态、还是绘画技法 基本都是对西域石窟的模仿 北魏 莫高窟251窟 北凉之后到了北魏 由于北魏皇帝大兴佛法,佛教在全国兴起 开始把印度传来的佛教艺术 逐渐转化为中国的风格 ...
在敦煌现存比较完整的洞窟中,飞天有4500余身,几乎是窟窟有飞天。最早的飞天概念来自古印度,叫作乾闼婆和紧那罗,分别是香神和歌神,后来随着时间的流逝,具体人物逐渐模糊,职责也变得多样,最后变成老百姓们理解中能歌善舞的仙女。我们则更多是从国内某款酒的包装上认识飞天,一般会认为飞天的形象就是唐代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