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富兰克林告诉人们,天上的闪电和人们摩擦出来的电火花是一样的性质。为了证明他的观点,他要冒险在雷雨天做风筝实验。起风了,富兰克林父子俩赶紧迎风跑动起来,试了几次以后,风筝终于被放到了高空中,趁雨还没下,他们躲避到一间早已搭好的棚子中,抬头观察着风筝。他们的风筝和普通的风筝有一点区别,主体是两...
电,这个神秘的力量,仿佛隐藏在黑暗中的谜题等待着智者去揭开。富兰克林就是那个勇敢无畏的探索者,他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大胆的想象力,开始了对电的深入研究。 放风筝引电的想法并非凭空而来。富兰克林注意到,在雷雨天气中,雷电闪烁,似乎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他猜测雷电可能与电有着某种联系。为了验证这个想法,他决定...
富兰克林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好奇心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大胆地猜测闪电和人们在实验室中研究的电可能是同一种东西。 为了验证这个大胆的想法,富兰克林构思了一个堪称疯狂的实验——风筝引电。想象一下,在一个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的日子里,放飞一只风筝到云层中,这是多么危险又刺激的举动。但富兰克林没有丝毫退缩,他精心...
我们可能在上学时就从英语课本上得知第一个用风筝将雷电引下来的人是富兰克林。而事实上,世界上第一个用风筝把雷电引下来进行科学研究的人不是美国的富兰克林,而是我国商朝的第28代帝王武乙。因为武乙不信天神,自然也就不信雷电的力量,有征服自然的勇气。而且,据说武乙是在渭水河边游玩时被雷震死的,而周儒们又将...
“厥后研求愈精,不少专门名家之士,分玻璃电气与松香电气者,有若法(国)之费士用风筝引电者,有若尼腊之罗麻司得云际引电之法者,有若美(国)之富兰(克)林创电堆电池之法者,有若德之佛兰塔,其能著书造器,发明新理者,不能缕述。” 什么?不是说富兰克林用风筝引电吗?怎么1899年时,故事的主角不是他,而是...
富兰克林没有风筝引电,最早测定光速之人不是罗默,而是中国人 原创 昆羽继圣 昆羽继圣 晚清时期,会稽徐氏致力于文化事业,在当地颇为有名。 徐树兰一手创办了绍郡中西学堂(绍兴一中前身,又是古越藏书楼(绍兴图书馆前身)楼主,其弟徐友兰在经商之余,于同治元年(1862年)创办了书坊墨润堂,彼时堪称绍兴书坊之翘楚。
富兰克林放风筝引电的勇敢之举,不仅仅是一个实验,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代表着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无畏探索,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将永远闪耀在科学的天空,指引着我们不断前行,去探索更多的奥秘,创造更多的可能。 从那以后,无数科学家以富兰克林为榜样,勇敢地投身于各种具有挑战性的研究中。他们不怕失败,不惧困难...
毕竟玩电这回事,可真的是要了老命的。 但是非常惊讶的是BBC曾经去考究,发现其实富兰克林放风筝引雷电这事压根就没发生过,是子虚乌有的故事。不过放风筝引雷电却是真的,真正作死的英雄是另有其人。当时富兰克林对电非常感兴趣,很早就开始研究,还写了一本书叫做《电的实验与观察》。在书中富兰克林就提出了一个...
西方叙事中,花旗国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于1752年10月19日在自己创办的出版物《宾夕法尼亚公报》上发表了一个“风筝引电”的实验声明。 据说,大雨滂沱,雷电交加之时,富兰克林富兰克林站在一间小棚子里放风筝。他用一把金属钥匙充当电极,挂于风筝之上,而风筝的尾巴则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