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痧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与风痧病人有密切接触史的儿童,可予口服板蓝根冲剂。保护孕妇,尤其妊娠早期3个月内,避免与风痧病人接触。有条件者对儿童、婚前女子接种风疹疫苗,可预防本病。 二、护理 对于风痧患儿一般不必采取隔离措施,但在易感儿群集的地方,可适当隔离,一般隔离1至出疹后5天。出疹期间不...
1、隔离患儿,至出疹后5天。 2、风痧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去公共场所,避免与风痧患儿接触。保护孕妇,尤其在妊娠初期,2到3个月内,避免接触风痧患儿。 3、预防注射,已接触到风痧患儿者,应在接触后5天内注射胎盘球蛋白20ml,或注射风痧高价免疫球蛋白20到30ml。 4...
1. **分析风痧特征**:风痧(风疹)在中医学中通常表现为淡粉红色斑丘疹,疹子分布均匀、细小,可能有轻度瘙痒。 2. **逐项判断选项**: - **A. 玫瑰色斑丘疹**:常见于幼儿急疹(玫瑰疹),与风痧不符。 - **B. 疹色紫暗/紫黑,形成斑块**:多见于血瘀证或严重出血性疾病,如紫癜。 - **C. 暗...
风痧(风诊)是2021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含助理) 中医儿科学的第46集视频,该合集共计59集,视频收藏或关注UP主,及时了解更多相关视频内容。
风痧 又名风疹。多因外感风热时邪之气而郁于肺胃,发于肌肤所致。皮肤忽现细小之红疹,往往在一天之内即可布遍全身,同时伴有搔痒,一般可于2-3天内消退。风疹消退后,皮肤患部无脱屑,亦不留斑痕。治宜清热疏风解毒之剂,内服消风散化裁,可以在中医科就诊治疗的。相关...
小儿风痧的问诊 风痧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若见身热不重,疹发迅速,发热1~2日即见皮疹.疹点细小淡红,稀疏,瘙痒,常在1日内满布全身,惟手足心较少或尤疹, 2~3 天疹点即回者,可诊断此病。 风痧是指感受风热之邪,症见轻度发热,出疹,疹色浅红,细小如沙,耳后及枕部罂核肿大的一种疾病,又称“野痧”...
风痧,病名。诸种痧证之一。出清代林森《痧书》中卷。又名风疹。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多因外感风热时邪之气而郁于肺胃,发于肌肤所致。证见皮肤忽现细小之红疹,往往在一天之内即可布遍全身,同时伴有搔痒,一般可于2-3天内消退。风疹消退后,皮肤患部无脱屑,亦不留斑痕。多见于小儿。发疹前一般伴有轻微之咳嗽及发...
1.风痧发病特点:风痧即风疹,是感受风痧时邪,以轻度发热,咳嗽,全身皮肤出现细沙样玫瑰色斑丘疹,耳后及枕部臖核(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冬春季节好发,且可造成流行。1——5岁多见。患病后可获得持久性免疫。 2.病因:风痧的病因以感受风疹时邪为主,其主要病变在肺卫。
风疹(风痧) 所属部位全身 就诊科室传染科 症状体征发热,头痛,食欲异常,恶心与呕吐 简介 风疹(rubella,German measles)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由于全身症状一般较轻,病程短,往往认为本病无关紧要,但是近年来风疹暴发流行中重症病例屡有报导。
风痧,是以发热、咳嗽,全身出现细沙样,伴玫瑰色红疹见耳后、颈部及枕后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幼科要略》中指出,“疫疠秽邪从口鼻吸入,分布三焦,气血相搏,发于肌肤,而为痧疹。”提出了本病的病因和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