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风池。风,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风气。池,屯居水液之器也,指穴内物质富含水湿。受外部之热,水湿之气胀散并化为阳热风气输散于头颈各部,故名风池。风池名意指有经气血在此化为阳热风气。本穴物质为脑空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 (2)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
风池穴的准确位置在项部、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风池穴具有平肝熄风、醒脑安神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头晕、头痛、中风、耳鸣、耳聋、失眠、神经衰弱等疾病;有清肝明目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目赤肿痛、眼睛干涩、视物模糊等眼疾;有疏风解表、通络止痛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发热、...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一个穴位,位于颈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患者在用于日常保健时,可通过取正坐或俯卧位,寻找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致与耳垂齐平处,用力按压有酸胀、脑部沉重感的部位,来确定风池穴。 风池穴具有清头明目、祛风解毒、通利宫窍的功效,可以治疗内风导致的...
风池穴与其他穴位配合使用,可增强治疗效果,如与太阳穴、睛明穴、四白穴等穴位配合,可治疗头痛、眩晕...
1、以食、中指一起按摩风池穴,联合嘴唇正下方的凹窝承浆穴按压之,另取手掌根部末端圆形小骨前方凹陷处神门穴,能够放松颈部肌肉、缓解头痛和紧张。 2、以两手指罗纹面,紧按风池穴部位,用力旋转按揉几下,随后按揉脑后,做30次左右,以有酸胀感为宜,此法能对安...
风池穴的位置 【归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阳维之会。别名:热府穴。【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耳鸣、 中风、不寐、癫痫等神志病证、颈项强痛等。风池穴的文献 《针灸大成·卷七》足少阳经穴主治 考正穴法:“风池:耳后颞颥后,脑空下...
风池穴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穴位,它位于后颈部,具体位置在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如有疑问,可咨询医生。 风池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穴位,是足少阳胆经和阳维脉的交会穴。在寻找风池穴时,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的姿势,这样更方便找到这个穴位。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大致与耳垂齐平。风...
风池穴,别名热府穴,在项后发际上1寸,当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属足少阳胆经。是足少阳胆经与阳维脉之会,风池最早见于《灵枢·热病》篇。风即风邪,池即池塘,此穴在枕骨下,局部凹陷如池,常为风邪侵入处,也是祛风之要穴,故名风池。
一、风池穴概述 风池穴出自《灵枢·热病》篇,别名热府,属足少阳胆经,为手、足少阳,阳维和阳跷脉之会,是临床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据文献记载,风池穴可主治多种疾病,尤其对风邪引起的疾患更佳。临床应用也很广泛,如治疗感冒、头痛、颈椎病、三叉神经痛、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