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穴叫刺络风府穴刺络放血有醒神清脑、祛风开窍之功效。风府穴出自《素问·气府论》,属督脉,其准确位置在颈项部,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间凹陷处,在此穴刺络放血,可治中风、癫痫病、癔症等神经系统疾病;头痛,眩晕,目痛,鼻衄(鼻出血),咽喉肿痛等头面部五官病症。在此穴位可行点刺、散刺、...
穴位按摩:双手拇指指尖相互叠加向下,用指腹揉按风府穴,有酸痛、胀麻的感觉,每次揉按1~3分钟,可治风邪而致伤风感冒、发热、鼻塞等疾病。 1、弹法:用双手掌掩耳,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叩击风府穴 36 次。 2、点法:用双手中指点按或者拇指点按,每天点按 ...
【风府穴的位置】位于人体项部,在枕后区,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风府穴”。“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
风府穴 【清热散风 通关开窍】风府出自《素问·气府论》,别名舌本、鬼穴、鬼枕,属督脉,为督脉、阳维脉的交会穴。风即风邪,府即聚集处,此穴在枕下,常是风邪聚集的部位,可治风邪所致的疾病,故名风府。取穴位置 风府穴在颈后区,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功效作...
风府穴定位 正坐,头微前倾,于后正中线上,后发际直上1寸处取穴。两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风府穴针刺操作 伏案正坐,使头微向前倾,项肌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注意:禁深刺。针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以针尖朝向口与鼻尖方向较为安全 针尖向上深刺,易入枕骨大孔,误伤延髓,...
导读风府穴的准确位置在颈后区,风池穴位于枕后区,枕骨之下。风府穴和风池穴有疏风散寒、通经活络等作用。刺激时不可用力过猛。... 概述 风府穴的准确位置在颈后区,风池穴位于枕后区,枕骨之下。风府穴和风池穴有疏风散寒、通经活络等作用。刺激时不可用力过猛。
风府穴简介 取穴方法 按摩方法 方承康 主任医生 中医科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风府,经穴名。出自《素问·气府论》。别名本穴、鬼穴。属督脉。位于颈后区,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 位置 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作用 主治中风、癫狂痫、癔症、头痛...
灸风府穴,疏散体内的寒气 冬季由于天气多变,不注意保暖,感/冒频发。风府穴为天部风气的生发之源,灸风府穴,以疏散体内的寒气,可以调理和预防感/冒的发生。风府穴在颈后,当我们低头时,后脑勺中央的发际线附近,往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的凹陷之中,处就是风府穴。艾灸风府穴时可采用温和灸,被...
风府穴的位置和功效:1. 位置:在后发际正中直上一寸,两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2. 功效:清热散风、通关开窍,主治头痛、项强、眩晕、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癫狂等症状。3. 寻找方法:正坐或俯卧,伸左手过颈,扶住后脑勺,四指指尖向头顶,大拇指指尖所在位置即为风府穴。4. 配穴方法:配百会、太冲...
风府穴:风,指风邪;府,集聚处。风府即风邪易侵之处。 取穴定位 风府穴在颈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 1 寸。 功能主治 头痛、项强、眩晕、眼睛疲劳、落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 穴位配伍 配昆仑、束骨治狂证多言不休;配二间、迎香治鼻衄。 配肺俞、太冲、丰隆,有理气解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