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银颗粒病(argyrophilic grain disease,AGD)是晚发性痴呆的重要病因之一,其病理特征为痴呆患者脑内存在大量嗜银颗粒。1987年Braak H和Braak E[1]首次描述了AGD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认为其不同于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应被认为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实体。 ...
颗粒型1:320阳性是什么病 颗粒型1:320指的是抗核抗体1:320颗粒型。抗核抗体1:320颗粒型阳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自身免疫性肝炎等疾病,具体情况建议向专业医生咨询了解。 1、系统性红斑狼疮 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疾病,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感染等原因有关,如果病情比...
颗粒体病 颗粒体病是一个病症名称。
丁丁有颗粒、红点、水疱就是性病?带你认识真假性病! 只要一听到“性病”,相信大家都是万分恐惧。这种病既难治,而且对自己的声誉会造成较大影响。 只要听说,谁谁谁得了性病,脑海里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人一定在外面乱搞!” 正因为如此,所以很多人...
病死虫体有时用腹足倒挂枝叶上,呈“Λ”形。a8GV 染病幼虫常于幼虫期即死,有时也可活至蛹期或成虫期。从染病到死亡所经时间因虫而异。一般4~5天,可长至34天,如粘虫。幼虫龄期、侵染剂量、温度等因素也能影响这段时期的长短。a9GV 通过口服进入易感虫体,颗粒体在中肠中溶解,游离的病毒粒子通过肠道柱形...
嗜银颗粒病(argyrophilic grain disease)是2019年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阿尔茨海默病名词。定义 大脑进展性神经变性疾病。大脑边缘系统出现大量嗜银颗粒。颗粒常显示9~19nm的直细纤维和25nm的直细管束,起源于树状突起,属τ蛋白病,具τ染色阳性特征。发病原因不明,与年龄相关,常在85岁以上人群中出现...
颗粒病毒(GV)简介 颗粒体病毒(GV)冯建马俊锋 a 1 颗粒体病毒(GV)❖颗粒体病毒(granulosisvirus,简称GV)在分类上属杆状病毒科B亚组,是有包涵体的昆虫病毒。❖目前为止国内外发现GV约130株,中国发现约42株,其中26株为首次发现。a 2 GV的一般形态特征 ❖包涵体称颗粒体(granule)或荚膜(capsule)。❖...
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即白细胞异常色素减退综合征(Chediak-Higashi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是一种先天性溶酶体异常,发病机制不很清楚,多见于近亲结婚的后代。主要表现为全身皮肤、毛发及眼睛黑色素缺乏或减少。病变限于眼和皮肤的称为眼皮肤白化病(oculocutaneous albinism,OCA),仅限于眼的...
抗核抗体1:100颗粒型阳性可能出现在多种情况下,包括正常现象、自身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结核病以及肿瘤等。 1. 在正常现象中,如果患者在检测前服用过激素类药物,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出现抗核抗体阳性的情况。 2.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可能会导致体内出现抗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