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智俨和李通玄关于“一念相应”、“一念成佛”的论说,与慧能和神会的顿悟说不一定有直接的关系,其具体内容也不完全相同,但据此却可以看到,禅宗慧能、神会等人顿悟法门的提倡,并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而是有其历史的、经典的、理论的背景和源流的。 二 神会的顿悟说是对慧能顿悟法门的承继和发展,所以他的基本思想是...
正确答案:(1)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试误说认为学习的发生是通过不断尝试错误产生的,是刺激和反应的联结,认为学习就是联结的过程。 顿悟说认为学习是知觉的重新组织,人在认知活动中需要把感知到的信息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头脑中构筑一种完形,对事物、情境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形成整体理解而不是简单经验要素的简单集...
简述苛勒的顿悟说。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提出了顿悟说。顿悟说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境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领悟的过程。问题解决是由于突然对问题情境中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关系有了理解和顿悟而实现的。顿悟说也是由动物实验的来,但对于解释人类问题解决仍...
正如王维在《六祖能禅师碑铭》中叙述慧能的定慧思想时说的:“本觉超越三世”,“本觉”指众生先天具有的般若智慧,“超越三世”就是顿悟,意思是众生具有般若之智,只要一念相应,就会实现顿悟。这也如《坛经·二六》说的:“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就是说,以往坐禅、念佛、守心等一系列禅修方法,只剩下一念之转...
禅宗的顿悟说大异于道生之说,道生强调顿悟之前有严格的次第阶级,必须要到达十地之后,才可以顿悟成佛。禅宗认为,顿悟是超越任何阶级的。慧能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般若...
禅宗到五祖弘忍之后分为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主张渐修,而南宗六祖慧能提倡顿教,他说,“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由于慧能的禅宗成为了中国佛教的代表,很多人以为“顿悟说”是六祖提出来的。其实,顿悟之说,在慧能以前两百多年的南北朝时代,已经由道生大师提出。道生是中国四大译经大师鸠摩罗什的弟子,...
总的来说,完形——顿悟说作为最早的一个认知学习理论,虽不如联结——试误说那样完整而系统,但它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组织的功能,把学习视为个体主动构造完形的过程,强调观察、顿悟和理解等认知功能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对反对当时联结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具有重要意义。
1. 顿悟说强调的是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瞬间领悟,这一瞬间往往发生在对问题情境的深入思考之后。2. 与之相对,试误说则侧重于学习过程中的试错行为,认为学习是通过不断的尝试与错误来形成的。3. 顿悟说的支持者认为,人们在遇到问题时,会重新组合问题环境的元素,以填补信息缺口,并突然领悟到解决问题...
顿悟是禅宗的一个法门,相对于渐悟法门。也就是六祖惠能提倡的“明心见性”法门。它通过正确的修行方法,迅速地领悟佛法的要领,从而指导正确的实践而获得成就,当然这不是唯一途径,顿悟更主要的是通过灵感来完成,就时间来说可能是瞬间。与密宗的理念是同一意趣。例如:著名的王阳明的龙场顿悟。关于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