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亭林①居家恒服布衣,俯身者无寸缕之丝。当著《音学五书》时,《诗本音》卷二稿再为鼠啮,再为誊录,略无愠色,有劝其翻瓦倒壁一尽其类者,顾曰:“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 【注】①顾亭林: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学者 1. 林森同学想要知道“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中“服”的意...
《顾亭林诗文集》是对清代思想家顾亭林创作诗文的整理收录,在解放后重新整理,现分为十六卷。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解放后重新整理,分为十六卷:凡《文集》六卷,《余集》一卷,《蒋山佣残稿》三卷,《佚文辑补》一卷,《诗集》五卷,《集外诗补》三首,附《熹庙谅阴记事》,总名为《顾亭林诗文集》,是...
今年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诞辰410周年,在顾炎武“北漂”的日子里,报国寺是重要的一站。走进报国寺,只见西侧门呈月亮造型,两厢刻有金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顶部也有四个金字——顾亭林祠。顾亭林,即顾炎武,因其家乡的故居旁边有湖泊名曰“亭林”,人们尊称他为亭林先生。从月亮门东侧,可以望见亭林先生的...
从“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附身者无寸缕之丝”可以看出,顾亭林在生活上俭朴,不追求奢华;从“鼠啮我稿,实勉我也。不然,好好搁置,焉能五易其稿耶?”可以看出,顾亭林在生活态度上,是乐观豁达的;在治学上,是严谨而勤奋的。据此概括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顾亭林在家时常穿着粗布衣服,周身没有半点丝绸。当时...
顾亭林与报国寺渊源 报国寺,始建于辽,世称小报国寺,明成化年间重修,更名为慈仁寺,仍俗称报国寺。寺内双松苍郁挺拔,毗卢阁香烟缭绕,环境清雅,香火旺盛。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报国寺当时是北京最大的旧书市场,孔尚任、王渔阳、朱彝尊、翁方纲等著名文人都曾在诗文中提及赴慈仁寺买书的经历。从地理位置上,报国寺...
北京顾炎武故居,在北京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路北报国寺西院建有顾炎武故居。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何绍基、张穆等人集资修建。有佛殿、享堂、碑亭等建筑。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改建为顾亭林祠。顾祠曾被八国联军轰毁,后张之洞改修昭忠祠,1921年王式通等重修。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史籍记载 《清史稿·...
金丽生开篇--金丽生《顾亭林》, 视频播放量 116、弹幕量 0、点赞数 4、投硬币枚数 0、收藏人数 1、转发人数 0, 视频作者 秋思听戏, 作者简介 痴迷京剧程派,学唱学演三十年,拜师王凤莲老师,专注京剧资料收集三十年,闲聊闲话,摄影摄像,怀旧美食。更多全网视频搜【秋思听
顾亭林好学文言文翻译: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写在纸上详细的记下来,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
顾亭林好学 译文 简介 1、译文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捆着书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写在纸上详细的记下来,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