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山一词来自婆罗门教术语。须弥山(梵语: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修迷卢山、须弥楼山、修迷楼山 ,意译为宝山、妙高山、妙光山、安明山、善高山等 。须弥山是一座巨大的金山,宇宙的中枢;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须弥山上住着 梵天、毗湿奴、湿婆、 因陀罗 等主神,此外还有乾闼婆...
须弥山(梵语: Sumeru),又译为苏迷嚧、苏迷卢山、弥楼山,意思是宝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位于阎浮提人类世界的北边方向,娑婆世界的中央。词语解释 依照佛教典籍《长阿含经》和《阿毗达摩俱舍论》,须弥山山高八万四千由旬,山顶有善见城,为帝释天所居之处。其周围四方各有八座天宫,帝释天在山顶统领须弥...
须弥山石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地处城西北六盘山北垂须弥山上,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 各代修葺重妆,是古代固原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中国十大石窟 之一。须弥山石窟是北朝、隋唐时期的须弥山大型石窟艺术造像,现存洞窟162座,分布在由...
百度汉语_须弥山: 梵语sumeru的译音。或译为须弥楼﹑修迷卢﹑苏迷卢等。有'妙高'﹑'妙光'﹑'安明'﹑'善积'诸义。原为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后为佛教所采用,指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山顶为帝释天所居﹐山腰为四天王所居。四周有七山八海﹑四大部洲。
在宁夏固原县须弥山南麓,有一百多处石窟,总称“须弥山石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是梵文,意为金山,该窟初建于北魏年代(公元4-6世纪),以后历代均有扩建,迄今仍保留有20多个洞穴。宁夏须弥山石窟,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石窟之一。位于固原西北55公里寺口子河(古称石门水)北麓的山峰上。须弥山石窟...
在佛教经典中,须弥山是一座位于世界中心的巨大高山,周围环绕着八座大海和四块大陆。山上有四座天园,分别为:杂林园(Miśravana)欢喜园(Nandana)宝车园(Caitraratha)善意园(Sumānasa)三十三天主帝释天就居住在须弥山顶的天帝宫中。须弥山不仅是佛教宇宙论中的重要概念,也是佛教艺术中常见的题材。在...
须弥山一词是梵语Sumeru的音译,意译为宝山、妙高山、妙光山等,须弥山在古印度神话中是一座巨大的金山,是宇宙的中枢,日月星辰赖以转动的轴心。、 佛教的宇宙观 我们这个世界,也叫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语,意为会忍耐的意思,就是说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会忍耐种种的苦,我们所住的地方,叫做南赡部洲,在须弥山的南边...
须弥山 须弥山森林公园、位于古田县上洋村、南与闽清县接壤、北临瓦坑、淮溪、后山村、距乡政府所在地21公里、距古田县40公里、距福州市110公里、交通便利.百年大树须弥楼 百年大树 村庄风景 村里的春夏秋冬 主要景点须弥楼 2002 土楼群 主要景点三栋连 ...
须弥山石窟,位于固原市区西北约60公里处,这里在唐代(618-907年)是重要的关隘,同时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的关口。须弥山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386-557年),一直延续到唐末,在须弥山石窟之前,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从须弥山石窟开始陆续采用了石雕工艺。须弥山从北魏到隋唐历代开凿出众多的石窟,这些石窟反映了不同的时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