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此次整理,基本搞清原因:当年,渭河决堤,冲出的三块“顺陵残碑”原石,有一件34字的残碑石又断裂成为两块。同时,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残碑石上的文字磨损严重,个别文字缺失,让人感到痛心。1961年,顺陵碑被公布为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因为原碑已经无存,所以残碑非常珍贵。未来,咸阳博物馆搬迁至新...
顺陵残碑唐长安二年(702) @咸阳博物院 藏顺陵碑,武三思撰,睿宗李旦为太子时书。全文4449字。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关中大地震中震毁,后被咸阳县令差人打碎,修补渭河堤岸。清初(17世纪中晚期)渭河堤出土残碑5...
残碑中有文字二百八十三个。1955年由原咸阳市文管会在国民教育馆(设于凤凰台上)移交给咸阳文化馆(当时为陕西省中心文化馆)收藏,现收藏于咸阳博物馆。1979年,顺陵残碑被国家文物局列为全国第一批书法艺术名碑之一。 专家们依据现存的顺陵残碑的字体大小、行距、间距、边宽及碑石的厚度,参照现存的唐碑进行了推算...
可是在明万历年时,发生过一场巨大的地震,令顺陵碑就此损毁断成三截。然而当地县令却不以为然,反倒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下令将顺陵残碑搜集在一起,用于填塞河堰。可能是由于石碑本身质地良好,加之碑身十分巨大,竟然令填堵效果十分出色。作为一座以帝王陵为规模的陵墓,顺陵内的文物自然意义非凡,顺陵残碑亦是...
【咸博微课堂·文物说唐】顺陵碑是武则天为纪念其母杨氏所立,碑文由武三思撰文,唐睿宗李旦书写,碑高约6米,宽3.2米,刻文四千余字,在明嘉靖年间因地震而断为数节,现有的9块残碑保存于咸阳博物院。(来源:咸阳博物院;文稿:刘丹;讲解:谢军美) 咸...
其中,一个莲花座矗立在内城门外,增添了庄重的氛围。此外,外城中部的碑塔寺遗址曾立有一块《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的石碑,但在明代关中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石碑断裂为数节,后来又被人为砸碎用于筑造河堤,这一历史痕迹被称为"顺陵残碑"。至今,这些残存的石块仍见证着顺陵的历史变迁。
《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近得一本《大周无上孝明高皇后碑铭并序》残石,俗称《顺陵残碑》。 展玩翻看,诸多疑惑,拓本内容与所有著录记载均有出入。兴起,隧查证对照诸多著述,终于明了! 其一,断毁时间:《金石萃编》记载:明
文物说唐(30):顺陵残碑——悠悠寸草心 拳拳母子情 【咸博微课堂·文物说唐】顺陵碑是武则天为纪念其母杨氏所立,碑文由武三思撰文,唐睿宗李旦书写,碑高约6米,宽3.2米,刻文四千余字,在明嘉靖年间因地震而断为数节,现有的9块残碑保存于咸阳博物院。(来源:咸阳博物院;文稿:刘丹;讲解:谢军美)...
在咸阳博物馆的碑廊里,有九块很不起眼的石头,镶嵌在墙壁上,表面刻有文字。它们就是著名的“顺陵残碑”,原本竖立在唐顺陵的前方,高达10米,蔚为壮观。如今,仅存这九件残块—— 申威隆:90后“陕西文博一哥” 唐顺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东侧,为武则天之母杨氏的墓葬,享受唐代帝王陵墓的规模。咸亨元年(...
在咸阳博物馆的碑廊里,有九块很不起眼的石头,镶嵌在墙壁上,表面刻有文字。它们就是著名的“顺陵残碑”,原本竖立在唐顺陵的前方,高达10米,蔚为壮观。如今,仅存这九件残块—— 唐顺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底张镇韩家村东侧,为武则天之母杨氏的墓葬,享受唐代帝王陵墓的规模。咸亨元年(670),以王礼埋葬杨氏时,唐高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