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之以先”出自唐代元结的《补乐歌十首》。“顺之以先”全诗 《补乐歌十首》唐代 元结 (《咸池》,陶唐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尧德至大,无不备全。凡二章,章四句)元化油油兮,孰知其然。至德汩汩兮,顺之以先。元化浘浘兮,孰知其然。至道泱泱兮,由之以全。作者简介(元结)元结(719...
顺之以先 更新时间: 2025-03-24 23:16 出自于古诗咸池中的诗句 8 次浏览 咸池读音 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下平一先 拼音: shùnzhīyǐxiān 【顺】〔古文〕巡《唐韻》《正韻》食閏切,盾去聲。《說文》理也。从頁从巛,會意。川流也。《玉篇》從也。《詩·大雅》有覺德行,四國順之。《箋》有大德行,則...
至德汩汩兮:“至德”指的是至高无上的德行,这里特指尧的德行;“汩汩”形容水流动的样子,这里用来比喻德行广大而深远,源源不断。整句表达的是尧的德行像水流一样广大而深远。顺之以先:“顺之”表示顺应这种德行;“以先”表示以之为先导。整句表达的是人们应该顺应尧的这种高尚德行,以之为行动...
顺人意,才能得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正所谓:道不在高,顺人性则行;术不在深,顺人心则成! 知人性,顺人心,得天下! 所以,人们都希望一帆风顺,也只能顺势而为;但是要顺势而为,还要首先知道“大势所趋”,那么,怎么才能明了“大势所趋”呢?先之道也! 二,先之道 “先”,就是领先、先知先觉、先进、先机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应该顺超自然的规律,才能不断逼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境界。“治未病”是有三从含义的:即未病先防、即病防传和后防复。在《金匮要略》中,她提到“夫治未病者,见杆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主要是在强调即病防传的中药性,已患肝病虚证,为防止金晦肝木,则要在治肝病...
北门成(1)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2),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4),乃不自得(5)。” 帝曰:“汝殆其然哉(6)!吾奏之以人(7),徽征(8)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9)。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10);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足无尾...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
凡此皆所以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盖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