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王羲之的《瞻近帖卷》《行楷书千字文》、仇英的《汉宫春晓图》、米芾的《清和帖》、赵孟钅《鹊华秋色图》等都曾经置于天籁阁。50 岁左右时,晋唐及两宋精品也都被收入了项元汴手中。大名鼎鼎的顾恺之《洛神赋图》也曾是项元汴的收藏之一 项元汴的艺术朋友颇多,其艺术收藏成就很多是...
已很少有人知道项元汴生活的那座南方小城曾经叫秀水、嘉禾,项元汴喜欢的那个古称“槜李”更是无人再提起,当年阁主人摩娑把玩的古物、珍玩却仍在尘世间行走,它们有的散入市井,有的成为皇宫庋藏,也有的安静地躺在博物馆的箱柜或陈列架上,冥冥之中, 它们好像都在...
比起两个兄长,项元汴从父亲那里接受了更多遗产,或许是父亲项铨偏心,或许是两位兄长出于对幼弟的关爱,他们都自愿让小弟多占一份,这一令人称道的行为,在地方府志上被称为“让财于季”——季,也就是他们家的老三。 项元汴梵林图卷 风雅如同一滴墨,会沿着宣纸的纹理洇染开去,对于三兄弟里年岁最小的项元汴来...
项元汴:明代中晚期的时代标本 本期作者:沈红梅 明代中期以后,江南地区尤其是苏南、浙北一带商品经济在全球贸易体制的变动中飞跃发展,物质财富空前繁荣。物质文明的丰富激励了大众对文化艺术的狂热追求,“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于是江南正式成为经济富庶、文化发达和艺术繁荣...
褚遂良版本的《兰亭序》(局部) 项元汴旧藏 提起嘉兴项氏家族,两个人最为知名,一是明代中期名臣项忠,一是明代末期收藏家项元汴。 父亲项铨从商,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太多资料,却因经营有道、布衣素食、勤俭持家为家族积累了巨大财富。有意思的是,他的三个儿子一个踏入仕途,一...
万历十八年(1590年),项元汴逝世。46年后,项元汴之子项德成请董其昌为父亲撰写墓志铭,董氏欣然答应,写下了其晚年典范之作《项墨林墓志》。书写这一墓志时,董其昌已经81岁了,技艺达到了“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项墨林墓志》完成于崇祯八年(1635年),全卷共105行、1000余字,单字大小约2厘米。
项元汴从16岁时便开始专注收藏,时人称“三吴珍秘,归之入流”,可见其收藏之丰。 明 项元汴《柏子图》 故宫博物院藏 在余山社复制的“瀚海遗珍”系列书画中,《平安何如奉橘三帖》《上阳台帖》《前赤壁赋》《苕溪诗卷》等都曾经他手。 “瀚海遗珍”系列法书 ...
宋朝以来,文人和藏家们大多有个习惯,只要经过自己手收藏的珍品,总喜欢在上面盖几个章以表曾经占有过,项元汴也有这种”文人雅癖“,而且,还中毒蛮深。但凡古画上有“项子京珍藏”、“项元汴印”、“天籁阁墨林”或“天籁阁”之类的收藏印章,都是他老人家盖的。 项元汴每当得到佳作,经常在其引首、前后隔水、骑...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乾隆的这一做法为一位古人分担了“火力”,要是没有乾隆,挨骂的就是他了,此人就是项元汴,中国历史上最牛的私人收藏家,清内府半数珍宝都曾是他的藏品。相较于乾隆动用权力搜罗,项元汴则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项元汴,字子京,号墨林,明嘉靖四年(1525年)生于浙江嘉兴。项家为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