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与年(1896—1978年),原名项廷椿,又名梁明德,连城县朋口文地人。民国1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成为闽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民国17年,赴上海,在劳勃生路(今长寿路)创办复炎(纪念韩复炎烈士)学校,担任校长。在周恩来、李克农等主持下的中共中央联络局白区工作部(又称“特科”)直接领导下,与年先后在上海...
1928年,项与年以南京华侨事务委员会科长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在上海勃生路(今长寿路)创办复炎小学,自任校长,而实际是在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工作。之后,项与年继续从事地下活动,负责上海与苏区的秘密情报联络工作。 项与年一家50年代合影 1938年以来,项与年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历任中共西北局干事,中共三边地委、...
也是在这个时候,共产党这股新兴的力量出现在了中华大地之上,心思活络消息也灵通的项与年自然是第一时间就了解到了相关的知识与内容。共产党的思想与见地打动了项与年,在这个时候他急需一个支撑他思想的力量,而共产党就这么成为了他的精神依傍。在浙江当地的石甲小学,项与年庄严宣誓,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后来在...
1959年,项与年回到故乡连城县文地村,看到乡村贫穷落后的状况,立即拿出身上仅有的500元交给食堂司务长改善大家伙食;回辽宁后,又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台40千瓦的发电机送给家乡公社,并捐款为公社办发电站和架电话。而他自己仍然过着俭朴清贫的生活,多年来身上的衬衣都没有换,...
这位乞丐就是红色特工项与年。特工这个身份,在人们看来一直是神秘的。这个身份代表着不畏艰险,每天在生死之间命悬一线,冒着巨大的危险为国家传递情报。本期笔者就带着大家了解英雄项与年为送情报不惜"毁容"的背后故事,以及这位红色特工与敌人生死博弈的一生。营救同志 惩办叛徒1894年,项与年出生在福建省连城县...
组织上认为项与年有勇有谋,而且对党忠诚,于是,他便成了不二人选。项与年来到司令部后,充当起了情报参谋,积极搜集国民党军的情报。不久后,一个天大的情报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1934年10月初,蒋介石在庐山召开军事会议,部署对我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计划,即所谓的“铁桶计划”。蒋介石的目的很明显,那...
十分艰难的拿到情报后,项与年毅然决然的从德安出发,就算迎着万难也要来到瑞金,给我党传递保存革命力量的希望。他冒着生命危险,先是伪装成教书先生,将情报拆解成一个一个的字,藏在随身携带的辞典里。但这招,在面对沿线士兵越来越严格的审查中,就快要行不通了。于是,项与年想到了一个十分冒险但有效的...
1917年,项与年离开老家,跑到北平(现在叫南京)去找他的哥哥项廷爵。后来,项廷爵就让项与年跟在身边,那时候项廷爵在北平法院当法官呢。受项廷爵的启发,项与年遇到了许多以前从未见识过的大事情,也听到了很多在家乡根本听不到的新鲜观念。在这次南京之行里,革命的新观念在项与年的心里悄悄种下,这颗种子...
当时顾顺章领导着特科的“打狗队”,对于白鑫这样造成巨大损失的叛徒,中央特科已经制定了铲除他的计划,1929年11月11日,项与年也参加了这项行动,他们一行人精密配合,成功击毙了叛徒白鑫。1931年,顾顺章叛变革命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中央机关迁到了江西革命根据地,项与年继续留在了上海从事地下工作。1932年,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