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80年,齐国趁赵魏大战之时,北伐燕国,攻占了桑丘,赵国再次联系三晋同盟,商讨救燕大计。韩文侯积极响应,并从中斡旋,三晋再次合兵攻打齐军,到桑丘,赶走了齐军。郑国清楚韩郑不两立,于是反韩投魏,想借助魏国的威势,脱离韩国的控制。于是,《史记》中记载韩文侯“七年,郑反晋”。韩魏两国关系破裂。
一、问题的由来《史记》将韩列侯、韩文侯、韩哀侯视为父子相传的三代人: 《韩世家》:列侯卒,子文侯立……文侯卒,子哀侯立。《古本竹书纪年》、《世本》与《史记》有差异: 《索隐》云:《纪年》无文侯,《世本…
韩文侯的名字来源..韩文侯,名猷,是战国时期韩国的国君,是韩国烈侯的儿子。他在位期间进行了多项改革,并且韩国在他的领导下逐渐强盛,开始向外扩张。然而,对于他名字“猷”的具体来源或意义。在古代,君主的名字往往具有特定的意义
毕竟韩文侯明白,如今韩国想要摆脱老大哥魏国束缚强大起来,唯一的目标就是灭亡郑国,把周天子掌控在自己手中,继而称霸中原。而韩文侯继位的两年间也就是公元前386年左右,周边大国也发生众多大事,最重要的就是田氏代齐和三晋联盟之中的魏、赵关系发生破裂以及秦国继续发生内乱了。于是韩文侯没有参与三晋之间的内斗,...
韩国(六):韩文侯 韩文侯,名猷,韩烈侯之子。在韩烈侯去世的公元前386年,他继承了王位。二年(前385年),韩文侯率领军队进攻郑国,成功占领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随后,他再次进攻宋国,一路打到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俘虏了宋国国君。七年(前380年),韩文侯进攻齐国,打到桑丘(山东...
韩文侯是中国战国时期韩国的国君,他的家族源于春秋时期的晋国大夫韩武子。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韩文侯的统治时期见证了韩国势力的逐渐崛起。始于韩文侯二年,即郑康公十一年(前385),韩国开始展现其军事实力,对外扩张的脚步从未停止。这一年,韩国决定采取行动,向郑国发起攻势,成功攻取了阳城,这座位于现今...
历史人物> 韩文侯 【生卒】:?—前377 名不详。烈侯子。前387年即位。立二年,发兵伐郑,取阳城。又伐宋,直入彭城,擒俘宋君,国威日振。前380年,出兵伐齐,至桑丘。过两年又伐齐,兵至灵丘。 韩文侯相关 移剌元臣 耶律秃花 买住 秃满答儿 忙古带 ...
“韩文侯”的解释如下: 韩 拼音hán 五行水 部首韦 繁体韓 简体笔画12 繁体笔画17 康熙笔画17 结构左右结构 笔画笔顺字源字典成语词典古文字典说文解字书法演变开头成语结尾成语 韩(韓) hán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部。◎指“韩国”(位于亚洲朝鲜半岛南部)。◎姓。 文 拼音wén 五行水 ...
《史记。三十世家。韩世家》【译文】韩文侯二年(前385),韩国进攻郑国,占领阳城。进攻宋国,打到彭城,俘虏了宋国的国君。七年(前380年),进攻齐国,打到桑丘。郑国反叛晋国。九年(前378年),韩国进攻齐国,打到了灵丘。十年(前377年),韩文侯去世,他的儿子哀侯即位。韩哀侯元年(前376),韩与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