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林儿号称宋徽宗九世孙,故国号称宋,以迎合汉族人民的民族感情,表示“复宋”之实现;所谓“小明王”者,是为迎合“明王出世”之预言,以示黑暗已经过去,光明来到。历史评价 《国初群雄事略》引李文凤论曰:“元之不能以匹马、只轮临江左者,以有宋为捍蔽也。韩氏君臣非特有功于中国,其亦大有功于我明也乎...
韩山童(?—1351年)[1],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韩林儿之父,元末民变军领袖[2]。 韩山童世代信奉白莲教。他自称是宋徽宗八世孙,主张推翻元朝统治。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与其信徒刘福通编造“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四处传播,并将一刻着民谣的石人埋在河道中。待石人挖出,...
红巾军起义是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领导的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于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的颍州。因起义军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又因其烧香聚众,亦称“香军”。1355年—1363年,刘福通在亳州(今安徽亳州谯城区)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国号“大宋”,年号“龙凤”。在红巾军的影响下,全国各地农民纷...
尽管才华尚嫌不足,但韩林儿有一个独特的名分——宋徽宗的九世孙。这让群雄都情愿拥戴一个年轻的“宋帝”。1355年二月,韩林儿在众人拥护下登基为帝,年号“龙凤”,意在重振宋朝旧业。北方红巾军一时间声势浩大,统治区域扩展到整个华北地区。然而,能否真正驱逐元朝、重建大宋,道阻且长啊!三、兵临汴梁,一鼓作气 ...
韩山童(?-1351年),子韩林儿,元末民变军(红巾军)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出世”,主张推翻元朝统治,并结识了安徽阜阳(《元史·顺帝本纪》作颍州)人刘福通。元顺帝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强征15万民工修筑黄河堤坝。韩山童、刘福...
元末群雄韩山童、韩林儿、陈友谅、张士诚、徐寿辉、刘福通 ●元末民变领袖韩山童与既开国又亡国的其子韩林儿 元末民变领袖韩山童 元末民变领袖韩山童 韩山童(?-1351年),子韩林儿,元末民变军(红巾军)领袖,出生于赵州栾城(今河北栾城)一信仰白莲教的家庭。成年后一边务农,一边传播白莲教,宣传“弥勒降生”、“明王...
从历史上韩林儿和刘福通打交道,以及后来他和朱元璋打交道的情况就可以看出,韩林儿打牌其实只有一招,就是夺权。韩林儿被刘福通找到立为皇帝的时候,他其实就是一个傀儡。也就是说,是放在刘福通的军营里的一块金字招牌。他这种情况,与当年被项梁、项羽立起来的楚王后裔“义帝”熊心是一样的。韩林儿当然不愿意当一...
红巾军起义是由韩山童和刘福通等人领导的,韩林儿是韩山童的儿子,由于韩山童被元朝围剿牺牲,韩山童的部将刘福通起义成功后,将躲入武安山中的韩林儿接至亳州,拥立韩林儿为小明王,因此他们说建立的红巾军政权也被称为“韩宋政权”。 红巾起义 元朝末年,本就民族矛盾极其尖锐的元朝统治区内,元朝统治者变本加厉、横征暴敛,...
不久后,独眼石人被民夫挖出,天下哗然。韩山童趁机召集民众、教徒,头裹红巾,宣布起义,起义军称“红巾军”,刘福通等白莲教信徒公推韩山童为“明王”。可惜不久后,元军就对红巾军展开围剿,韩山童兵败被杀,其教徒刘福通则继续率领起义军抵抗元庭,而韩山童之子韩林儿则继承了韩山童之位,称“小明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