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七):韩宣惠王 21.韩宣惠王 韩宣惠王(?—公元前312年),亦称韩威侯、韩宣王,姬姓,韩氏,名康,韩昭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12年在位。 韩宣惠王,即韩康,战国时期韩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 公元前337年,韩国变法派申不害死后,韩国的变法未能很好地延续下去。不久秦国派军队进攻韩国的军事...
韩宣惠王,亦称韩威侯、韩宣王,姬姓,韩氏,名康,韩昭侯之子,战国时期韩国国君,公元前332年-公元前312年在位。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323年正式称王,史称韩宣惠王。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物生平 韩宣惠王,即韩康,战国时期韩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 ...
韩国着急了,相国公仲侈对韩宣惠王说:“盟国是不可靠的。如今秦国想征伐楚国已经很久了,大王不如通过张仪向秦王求和,送给它一座名城,并准备好盔甲武器,和秦军一起向南征伐楚国,这是用一失换二得的计策。”韩宣惠王说:“好。”于是为公仲侈的行动作好警戒,他要西行与秦国讲和。 楚王听说后非常惊恐,召见陈轸把...
韩宣惠王—搜狗百科 史记韩世家》:宣惠王立,《索隐》云:“《纪年》,郑昭侯武薨,次威侯立。威侯七年,与邯郸围襄陵。五月,梁惠王会威侯于巫沙。十月,郑宣王朝梁。不见威侯之卒。下败韩举在威侯八年,而此《系家》即以为宣惠王之年。又上有杀倬公,悼公又不知是谁之諡。则韩微国小,史失代系...
公元前332年,战国时期的韩国迎来了一位杰出的君主——韩宣惠王。他在位期间,推动了韩国的发展和繁荣,为国家的崛起做出了重要贡献。韩宣惠王继位之初,正值中原地区局势的混乱。他敏锐地洞察到三晋互相攻伐和七雄之间的合纵连横,意识到保持和平与稳定的重要性。于是,他积极参与五国相王联盟,与魏、赵、楚、燕等国...
韩宣惠王是战国时期韩国的第7任国君,也是韩国第一位称王的君主。以下是关于韩宣惠王的几个关键点:称王背景:公元前325年,在魏国君主魏罃的推动下,为了制约秦国的发展,韩宣惠王在巫沙被承认为王。国际局势:韩宣惠王在位期间,中原局势日益混乱,各国之间战争频繁。他参与了“五国相王”活动,与魏国...
在《大秦帝国》中,有这样一位大王,他给人的形象永远是那么窝囊,他爱下棋,他害怕秦国,他只会辱骂太子,他曾经给秦王牵马执镫,他就是韩国的韩宣惠王。事实上,历史上的韩宣惠王并不总是这样窝囊的,作为一国之君,他有着不能忽视的优点,也有着无法忘记的不足。从苏秦游说韩宣惠王的言辞中,我们可以发现,...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韩宣惠王同时任命公仲和公叔(这俩人是他的兄弟)为国家总理,可能是想让他二人形成彼此制衡的关系。但缪留极力反对,提出了很多佐证,证明。但凡让两个人同时执掌权柄的话,两个人的实力不可能完全相当,于是实力较强的那一个,一定会在国内培植党羽,向着专权的方向发展,逐渐架空国君,实力较弱的那一...
韩宣惠王八年(前325),与魏惠王会于巫沙(今河南荥阳北),称王。同年十月,朝魏,并与魏惠王各携太子入朝于赵。齐怒,兴兵伐赵,与赵、韩联军战于平邑(今河南南乐东北),赵、韩兵败。次年,与齐威王相会讲和。十年,参与“五国相王”以抗秦。十五年,与魏、赵、燕、楚共伐秦,战于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北),败归...
群臣中有在国内结党营私、欺凌主上的,有里通外国卖国求荣的,您的国家就危险了。”【解析】韩宣惠王想要分权,去问缪留。结果缪留不同意分权,说分权之后,君主会被架空,国家反而会变弱。分权之后,强的一方,在国内结党营私架空主上;弱的一方,会去寻求外国的帮助,卖国求荣,这不就是内斗吗?这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