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启德:怎么会形成这样的困境呢?我想“35岁焦虑”可能是学术成长当中一个自然的阶段特征,一个博士生,哪怕是有一定独立工作经历的博士后,要成长为一个独当一面的科学工作者,一定会遇到一个瓶颈期,会因成长过程中强烈的不确定性导致忧虑,这是无法避免的普遍规律。但我想,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客观因素。比如说“...
韩启德:我们国家有特殊情况与发展阶段。西方发达国家,从来人文是强势,压着科技。两翼是人文在上面的,人文社会学者是强势的,永远对科学要有限制的,你科技不能胡来。我们国家原来没有科技,现在首先需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记者:和我们的发展历程有关。韩启德:民族不独立,国家不富强,被人压在底下不行,需要加快发...
韩启德 Qide Han猫眼电影 > 韩启德 男 出生于中国,上海 韩启德,男,1945年7月出生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
韩启德:第二个问题,你们认为当前阻碍青年科学家成长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每人说一两条。 潘建伟:在我看来,最大的阻碍是两个方面: 第一,其实目前国家对科技是非常重视的,很多青年科学家取得比较好的成果之后,就能拿到相当充足的资源,这时...
韩启德:首先,最重要的特征是要有献身医学科学事业的决心。不是别人要他做,而是他自己有强烈的愿望要做。其次,掌握扎实的生命科学专业知识。现代生命科学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医学的发展,一定要更加扎实地学习和掌握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等最前沿的知识和技术。再其次,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医学理论基础...
韩启德 Qide Han猫眼电影 > 韩启德 男 出生于中国,上海 韩启德,男,1945年7月出生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
在近120分钟的讲授中,韩启德院士以他深厚的学养和生动的讲述,为我们逐渐铺陈出了一幅北大科技百廿发展历程的动人画卷。从晚清时期的孤独探索,到民国时期的开风气之先,再到与共和国命运的同频共振,改革开放以后的勇立潮头,北大始终站在中国科技发...
韩启德直言,青年科学家正面临更多与科研无关的事务性工作:“刚刚出来的年轻科学家,杂事太多,他们一天花多少时间在上级领导、项目主管人让他们做的跟科研无关的事情上?”在学术评价方面,韩启德进一步指出,尽管如今科研工作者的收入有所提升,但许多青年科学家的贡献和收入仍不平衡,甚至出现“现在干活的往往都是...
韩启德:建设中国自己的死亡学 撰文丨韩启德 转自:知识分子 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 ● ● ● 尊敬的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非常感谢大家参加2024北京大学清明论坛。去年论坛的主题定为”死亡是温暖的”,我主张加上“可以”两个字,因为我估计很多人难以接受死亡是温暖的。但对今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