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我国开始推广实行鞍钢宪法。其核心内容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即: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攻关。这是一套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办法。 1984年之后,为了改革的需要,我们引进了更先进的厂长负责制,鞍钢宪法便退出了历史舞台。 然而,我们淘汰的东西竟然被日...
《鞍钢宪法》是鞍钢企业在多年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管理的重要经验总结,其核心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和“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加强党的领导,开展技术革命,推进技术革新。而“两参一改三结合”,是实行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管理制度,...
两参一改三结合 工人阶级的《鞍钢宪法》, 视频播放量 18482、弹幕量 15、点赞数 1335、投硬币枚数 357、收藏人数 682、转发人数 318, 视频作者 三棵树下的幽灵, 作者简介 西三环北路25号 ,相关视频:工人阶级领导一切__伦敦奥运会开幕式∑(❍ฺд❍ฺlll),不要小
“鞍钢宪法”主要内涵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些原则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初期我国工业改革和管理的重要参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
“鞍钢宪法”的内容十分丰富,各项内容构成一个完整有机体系。其中,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是核心内容,“两参一改三结合”是手段,坚持政治挂帅和加强党的领导是保证。 我们要从时代价值、理论价值、实践价值3个方面,深刻阐释弘扬“鞍钢宪法”精神对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
鞍钢宪法两惨一改三结合的形成 在1958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中,黑龙江省的3家兵工企业建华机械厂、华安机械厂和庆华工具厂创造了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规章制度3项经验,又在总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技术人员、工人、干部三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两参一改三结合”。不久,被毛泽东概括到著名的“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是我国鞍山钢铁公司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形成的一套企业管理基本经验,其核心内容被概括为“两参一改三结合”。具体来说: 一、“两参” 干部参加劳动:这意味着企业的管理干部需要深入到生产一线,与工人共同从事体力劳动。通过这一方式,干部能够更直观地了解生产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避免制定脱离实际的决策,同时...
“鞍钢宪法”主要内涵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开展技术革命、大搞群众运动、实行“两参一改三结合”(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工人群众、领导干部和技术员三结合)、坚持政治挂帅、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这些原则成为新中国工业化初期我国工业改革和管理的重要参考,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实践...
鞍钢是全国第一个最大的企业,职工十多万,过去他们认为这个企业是现代化的了,用不着再有所谓技术革命,更反对大搞群众运动,反对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方针,反对政治挂帅,只信任少数人冷冷清清地去干,许多人主张一长制,反对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他们认为...